至今童漢芳還記得一件事:讀小學一年級時,,見同學們玩打“撇撇”,。那時的“撇撇畫”大多是岳飛傳和水滸傳里的人物頭像,,小孩都特別喜歡,,他自然也很渴望,。有一次趁父母沒注意,,偷拿了六分錢去買了心心念念的“撇撇畫”,。被發(fā)現(xiàn)偷拿錢之后的他,,飽嘗了爸媽給他的皮肉之苦,。至今他還記得老爸老媽后來為他講的一個雞蛋的故事:有個小孩私拿了鄰居的雞蛋回家,爸媽不僅沒批評,,反而夸他有本事,。這個小孩長大后成為盜竊慣犯……
翻開這本舊相冊,父親和族里長輩教導孩子們的畫面馬上浮現(xiàn)在眼前,,歷歷在目,。每一張照片里的親人都是愛的詮釋。人為什么來到這個世界,?童漢芳時常告訴自己,,是因為濃烈的人情、深切的牽掛,,讓他內心永遠充滿了感恩和熱愛,,這就是來到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收獲。
“規(guī)規(guī)矩矩做人,,認認真真做事”
這把方方正正的角尺由尺座及尺桿組成,是過去木匠做木工用的工具,。和現(xiàn)在角尺不同的是,,這把由祖輩傳給父親再傳給童漢芳手中的角尺,上面的數(shù)據(jù)和文字都是手工一筆一劃刻上去的,。經(jīng)過歲月和手掌的打磨已經(jīng)模糊斑駁,,尺桿也顯得格外老舊。
他深情地告訴每一個人,,父親交給他這把角尺時的囑托:
“荒年餓不死手藝人”——掌握一門好手藝是安身立命之道,。
“規(guī)規(guī)矩矩做人,,認認真真做事”——做人像尺,有原則守規(guī)矩,。
第一條使得童漢芳學得一手好木匠活,。1971年夏,武漢東湖風景區(qū)管委會到雙柳區(qū)招青工時,,童漢芳毫無懸念地被招去,,從此有了發(fā)熱發(fā)光的平臺。
工作以后的童漢芳,,不僅“規(guī)規(guī)矩矩做人,,認認真真做事”,更有母親不時的叮囑:“勤勞,、節(jié)險,、好學、善良”,。一把角尺的背后,,是父母以身作則的榜樣和諄諄教誨,對于家風傳承來說,,這就是最大的財富,。
“每個珍貴的瞬間,都值得記錄,,應該記錄”
這臺老式海鷗相機,,是童漢芳的第一臺相機。
1984年初花了一年的獎金購置的海鷗相機
1972年,,在海軍服役的表弟回鄉(xiāng)探親,,隨身帶著一臺雙鏡頭相機,將東湖邊的風景盡收“機”中,。這使他萌生了好奇心,,也想自己什么時候也有一臺這樣的相機,就可以在業(yè)余時間里創(chuàng)造一些廣為流傳,、有教育意義的作品,。
終于,在1984年初,,他托回上海探親的朋友幫忙帶回了一臺海鷗4A相機,,這是童漢芳業(yè)余愛好攝影的第一臺相機,這臺相機也花光了他當黨支書一年的獎金,。此后,,這臺相機就成為了他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期間,,他完成的作品無數(shù),,捕捉到精彩瞬間無數(shù),曾獲“金眼獎”等各種獎項超過200個,。退休后的童漢芳致力于長江救援/雙胞胎等公益專題攝影,。
“1972年對相機一見鐘情,1979年按下第一個快門,,1984年擁有屬于自己的相機,,如今相機和自己形影不離?!彪S著時間的推移,,童漢芳越來越強烈地感覺到了一種巨大的責任感,退休后的他依然不忘隨時拍一拍,。
一生愛好攝影、作品無數(shù)的童漢芳老師
7月5日,克里斯蒂娜在琿春市一家電視臺錄制俄文新聞,。舞蹈老師,、報紙編輯、電臺主播……俄羅斯姑娘克里斯蒂娜(Kristina)定居在中國的夢想正逐漸成為現(xiàn)實,。
新華社上海11月7日電 通訊:庫亞和他的“中國夢” 新華社記者藺妍 鄭開君 庫亞·德爾把幾粒飽滿圓融的小芝麻放在食指尖用力一捻,“看,,多好的油,!”果然,黑紅的指肚立刻染上一層滑膩膩的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