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秋民俗古今談
拜月
農(nóng)歷八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中秋節(jié),,每逢此時,世界各地會舉辦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以示慶祝,,韓國會舉行祭祖儀式,,日本則喜吃“月見團子”。民俗專家表示,,豐富的中秋節(jié)日習俗主要圍繞月亮形成,,較為常見的是賞月,、拜月,、吃月餅等,中國民間也存有未來女婿上門送禮之習和吃新米飯等風俗,。就目前情況來看,中國各地節(jié)俗保留并不均衡,。
現(xiàn)代:吃新米飯未來女婿上門送禮
中國飲食文化昌盛,,圍繞重大節(jié)慶均有各類可口食物呈現(xiàn),,中秋也不例外,其中的代表便是綿延流傳至今的月餅,。月餅又叫胡餅,、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起源于月神祭祀的需要,。
宋代以來,月餅逐漸在民間風行,,關于月餅的文字較早出現(xiàn)在北宋蘇東坡的詩句中,“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一書中已有“月餅”一詞,,但對中秋賞月,,吃月餅的描述,,至明代《西湖游覽志會》方有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這類描述到清代以后逐漸增多,,所記載的月餅制作方式也逐步完善。
“中秋恰逢秋收,,新谷登場瓜果豐收,新酒同時上市,,所以中秋飲食豐富,?!睋?jù)介紹,除吃月餅外,,人們還會在中秋當天團圓飲酒,,吃新米飯,,玩月羹(桂圓,、蓮子,、藕粉一起熬制的羹湯),,南京則有桂花鴨等物,,飲食不可謂不豐富。
圍繞中秋拜月,、賞月,各地還產(chǎn)生了許多地方民俗,。據(jù)介紹,,其中較為典型的是中秋拜兔兒爺,、拜月姑,、祭月娘,、走月亮,、唱月亮,,還有燒寶塔燈,、放孔明燈,,偷月亮菜等活動。當此時期,,民間未來的女婿還會上門送禮提親,,在一些經(jīng)濟活動中會結(jié)算與兌付工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