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證言,、家族傳承,最終是為了要將災難的歷史,,深深烙在民族記憶中,。
“南京之痛,,民族之痛,。南京之悼,,理應成為民族之悼!”朱成山表示,,自今年2月底“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正式設立后,首個國家公祭日如何祭奠成了社會關注的焦點,?!笆讉€國家公祭日隆重的祭奠儀式,凸顯了一個民族對平民死難者的深切緬懷與眷戀,,更彰顯了一個國家正面歷史的勇氣,。”朱成山說,。
當天的公祭儀式上,,10位坐在輪椅上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引人注目。85歲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周湘萍拄著拐杖前來參加公祭儀式,,整個紀念活動中,,她一直認真地關注著儀式上的每一個細節(jié),。聽到青少年代表誦讀《和平宣言》時,老人難抑悲憤,,淚水直流,。她激動地說:“國家為死難同胞舉行公祭,對逝者是慰藉,,對生者則是一種警醒,。希望后來人一定不能忘了歷史?!?/p>
30多歲的阮超陪同爺爺,、幸存者阮定東前來參加公祭活動。阮超說:“以立法形式設立公祭日,,這是災難歷史最有效的傳承,。一個不忘歷史的民族,定能實現(xiàn)復興,?!?/p>
日本友人松岡環(huán)13日也參加了儀式?!胺浅S行夷軈⑴c這樣高規(guī)格的祭奠活動,。”多年來始終堅持為南京大屠殺歷史求證的她表示,,這20多年中,,她明顯感覺到,中國人對歷史(南京大屠殺)越來越重視,,舉行國家公祭,,是在向世界宣布,中國是一個不忘歷史,、愛好和平的民族,。
“和平發(fā)展,時代主題,,民族復興,,世代夢想。龍盤虎踞,,彝訓鼎銘,,繼往開來,永志不忘,?!闭纭逗推叫浴分兴觯抑?、國之祭,,正匯合成巨大的精神力量,,推動民族不斷走向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