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難民問題攪動歐洲,,舉世關注,。據(jù)統(tǒng)計,今年抵達歐洲的難民已超過50萬人,,且難民溺亡等事件頻發(fā),,已導致3000多人遇難或失蹤。這是二戰(zhàn)以來最嚴重的難民危機,,對歐洲的政治生態(tài)和社會穩(wěn)定也造成一定沖擊,,成為各政黨博弈的議題。歐盟成員國也為分攤責任陷入紛爭,,使本已在經濟復蘇乏力和烏克蘭危機中苦苦掙扎的歐洲雪上加霜,。盡管歐盟要求其成員國秉持“歐洲和歐盟精神”,就新難民的配額方案承擔起責任,,但其內部紛爭未了,,歐洲的道德形象也大受影響。
在歐洲發(fā)酵的難民危機根源在中東,,不斷涌入歐洲的難民來自西亞北非戰(zhàn)亂國家,。今年前8個月僅希臘登記的約25萬難民中,敘利亞人就有近18萬,,他們?yōu)榱松娑活櫱щy萬險外逃,。筆者曾先后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生活多年,那里雖不是一些人眼中的“民主天堂”,,卻也算得上富足安穩(wěn),,尤其是民眾的熱情好客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但是,,2003年美軍占領伊拉克打破伊拉克的政治格局后,,動亂一直延續(xù),難民開始流入周邊阿拉伯國家。2010年底地區(qū)大動蕩爆發(fā)后,,美國牽頭歐洲國家借機推行“顏色革命”,,用軍事等多種手段干預利比亞等國局勢,使動蕩演變?yōu)閼?zhàn)亂,,進而為恐怖主義滋生和發(fā)展提供了土壤,。一年多來,美國組建的多國部隊雖不斷對恐怖組織發(fā)動空襲,,但效果不彰,,教派紛爭、民族矛盾和恐怖威脅相互交織,,人道主義災難不斷加劇,。因此人們尋找難民潮的源頭時,自然就聯(lián)想到西方在西亞北非地區(qū)自以為是的干預,。
近年來,,敘利亞周邊國家已接納了400多萬難民,,承擔著巨大的壓力,。僅黎巴嫩就接納了大約150萬難民,超過其人口的1/3,。正因為這些國家起到“蓄洪區(qū)”的作用,,難民潮沒有大規(guī)模地沖向歐洲。但戰(zhàn)亂長期持續(xù),,中東地區(qū)多個國家民眾生存也十分艱難,,而難民危機愈發(fā)嚴重,才導致新一輪難民潮向近鄰歐洲國家的外溢,。在關注歐洲難民危機時,,人們不應忘記中東地區(qū)國家的努力,包括他們面臨的困難,。
中東嚴峻的難民問題拷問國際社會的良知,,人們不能不思考如何消除難民問題的根源,有針對性地采取行動,,打破中東動蕩不止的怪圈,。歷史上,中東曾是文明的搖籃,,有著輝煌的歷史,,為人類社會的進步發(fā)展作出過重大貢獻。但在冷戰(zhàn)結束后,,意識形態(tài),、文化價值領域成為超級大國競爭新高地。作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的美國,,更熱衷于不斷輸出其“軟實力”,,對中東進行“民主改造”成為其政策取向,。中東地區(qū)國家也確實有一些“精英”不顧本國的文化傳統(tǒng)和國情,幻想全盤接受美式民主實現(xiàn)“升華”,,但因“水土不服”導致一些國家深層次沖突,。嚴酷的現(xiàn)實再次告訴人們,處理地區(qū)糾紛,,域外國家可以提供幫助,,但不應動輒干涉別國內政,更不應輕易將特定模式強加于人,。
在這場考驗歐洲的難民危機面前,,人們更清晰地領悟到,當今世界在變小,,人類的命運也相互連接得更加緊密,。面對地區(qū)和國際性熱點問題,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單獨成功行動,,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善其身,,必須團結一致共同應對。
這場難民危機也在考驗近代以來歐洲引以為豪的核心價值觀,。我們期盼歐洲國家探尋拓展難民正常合法進入歐洲的渠道,,放寬在入境、家庭團聚,、獲取救助等方面的限制,。
同時,各方應更加重視建設一個和平,、寬容,、自強的中東。解決難民危機問題,,必須從源頭上治理,,政治解決敘利亞危機,恢復地區(qū)局勢穩(wěn)定,,是根本之道,。聯(lián)合國正在為政治解決敘利亞危機進行積極斡旋,國際社會應共同支持聯(lián)合國的努力,,并為這一努力的成功積累共識,,營造環(huán)境,創(chuàng)造條件,。各方還需要幫助部分地區(qū)國家增強治理能力,,加快發(fā)展經濟,切實改善民生。唯有如此才能鏟除恐怖主義滋生,、蔓延的土壤,,困擾歐洲和世界的難民危機也才能從根本上了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