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法定貨幣最高面值為100盧比,,相當于1.5美元左右,。據悉,,11月9日,印度的銀行意外休假一天,。
據了解,,500盧比和1000盧比分別價值約7.53美元和15美元,看起來雖然不多,,但在印度屬于較大面額,。根據印度國家勞動局的統(tǒng)計,該國2014年日均國民收入為272.19盧比,,約合今日的4.09美元,。
印度腐敗問題
國際透明組織最新公布2015年清廉指數(shù)報告顯示,印度廉潔度前移了9位,,從2014年的85前移到76,。在168個國家中,印度的廉潔度仍然處在“不及格”狀態(tài),,百分制中只得38分,,但莫迪式反腐還是得到一定程度的肯定。
2008年發(fā)生的印度電信執(zhí)照欺詐腐敗案,,表明腐敗已滲透到部長級高官,,國家蒙受390億美元損失,這被《時代》雜志列為僅次于“水門事件”的全球第二大濫用職權案,。
2010年發(fā)生的英聯(lián)邦運動會腐敗案,,18億美元進入高官腰包,,印度奧委會主席被逮捕。2010年,,《今日印度》的社論說,,“如果說有一個單詞統(tǒng)治了這個國家,那就是‘腐敗’,?!?/p>
2014年的印度大選,也便成了“一次關于腐敗的全民公決”,。莫迪打出“反腐”和“發(fā)展經濟”兩張牌,,擊敗老牌政黨國大黨,帶領印度人民黨獲得執(zhí)政地位,。但尷尬的是,,莫迪組建政府新任命的21名高官中,有7位被控犯罪,。66位政府正副部長中,,三分之一涉嫌刑事案件和腐敗問題。
莫迪式反腐
莫迪式反腐,,可以概括為兩點,,一是依法反腐,從法律的空隙中查看腐敗漏洞,,通過修訂法律堵上腐敗漏洞,;二是把反腐和縮小官民差距聯(lián)系起來,給官員制定出行規(guī)范,。這是為了節(jié)省財政開支,,給窮人建立銀行賬戶是讓民眾增加發(fā)展的獲得感,減少腐敗可能性,。
莫迪就任總理后半年,,率先打出反腐牌,誓言“找回流向海外的每一分黑錢”,,并把追逃黑錢作為自己的信仰,。莫迪政府列出一份627人的黑名單,開始進行追討,,聲言這些錢屬于印度的“勞苦大眾”,。盡管這是非法從印度轉移資金的一小部分,但開始追討震懾了黑錢的繼續(xù)流出,。
莫迪接著整頓公務員隊伍,,下決心除掉“蛀蟲”。他的具體策略是,,頒布所謂“莫迪11條戒律”,,敦促公務員減少辦事流程,,清理過時的政府文件,實行公務員政治中立化,,為大眾辦事才是首要職守,。
為緊縮開支,莫迪政府禁止所有官員乘坐飛機頭等艙,、在五星級酒店開會及買公車,。2015年新年過后,莫迪頂著保守派壓力,,宣布砍掉已有65年歷史的國家計劃委員會。他認為計委就是權力尋租的主要場所,,必須砍掉,,把權力轉移到財政部。
莫迪的另一個舉措是修訂《反腐敗法案》,。2014年底,,莫迪提出修改草案,其中規(guī)定建立政府人員誠信名單,,凡是上了名單的公務員就不受調查機構的“騷擾”,,以便讓他們安心而中立地工作。
對于腐敗案,,主要懲罰受賄者,,行賄被視為是犯罪行為,但在強迫或要求下進行的行賄,,可以依法受到保護,。2015年10月,莫迪政府決定修改破產法,,加快困難企業(yè)的重組速度,,避免無休止的法律訴訟,減少環(huán)節(jié)繁雜帶來的腐敗可能性,。
莫迪反腐的另外一招,,是政府有計劃地為公眾建立銀行賬戶,去年為1.7億印度人首次開設了銀行賬戶,。印度有12億人口,,將近一半沒有銀行賬戶,為高利貸盤剝和銀行貪腐提供了機會,。
為鼓勵個人開戶,,印度政府為每個賬戶所有人提供1650美元的人壽保險。如果賬戶內沒錢,,銀行不收管理費,。印度計劃到2018年再為1.5億人開設私人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