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韓國《中央日報》4月12日報道,,無論是文在寅還是安哲秀,他們之所以在政策主張上“右傾化”,,是因為隨著朝鮮半島的局勢不斷緊張,,候選人擔心選民不安心理的擴散,,有可能對選舉局勢產(chǎn)生影響。而“薩德”部署問題作為目前韓國安保政策的一大主題,,候選人對其的態(tài)度更是舉足輕重,。
同濟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的韓國籍助理教授丁榕俊則對澎湃新聞表示,韓國候選人一旦成為總統(tǒng),,就要同時面臨來自國內(nèi)與國際的壓力,。同時,對于領導人來說,,即便他有什么樣的政策偏好,,這種外部壓力很可能會改變這種偏好和政策選擇。從國際壓力來講,,來自美國的壓力不會輕易克服,;從國內(nèi)來講,民族主義在韓部分興起,,導致原本可能的“薩德”撤回事宜變得更加復雜,。而這些壓力對候選人的影響同樣存在。
報道稱,,4月12日,,文在寅縮減了釜山、慶尚南道的日程趕回首爾,主持了黨內(nèi)安保狀況檢查會議,。會議上,,文在寅稱,不會容忍朝鮮任何形式的挑釁,,我們需正視,,若朝鮮繼續(xù)挑釁,“薩德”部署將不可避免,。文在寅試圖以先發(fā)制人的方式,,應對競爭對手們對自己的安保觀提出的攻擊。
輿論調(diào)查的專家們還認為,,國家安全問題雖然不具有從根本上改變大選格局的破壞力,,但是在如履薄冰的緊急情況下,有可能成為一大變數(shù),。輿論分析中心主任伊熙雄分析稱,,如果國家安全問題凸顯,文在寅可能很難獲得中立層的支持,,而改為支持安哲秀候選人的保守階層也有可能再次轉(zhuǎn)向國內(nèi)保守派候選人,。從這點來看,無論是文在寅還是安哲秀,,都可能面臨重要的關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