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自就任總統(tǒng)以來,,其政策越發(fā)內轉,,處處體現(xiàn)“美國優(yōu)先”,,外交也在一定程度上成為服務美國國內政策的方式。其商人特色,,在近期關于關稅豁免的談判中顯得尤為明顯,。
資料圖: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
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當?shù)貢r間27日在白宮和德國總理默克爾舉行了會談。特朗普迎接默克爾的方式明顯比上次熱情友好,,但雙方在多個話題上也存在差距,。
在大約兩個半小時的會面中,雙方就貿易政策,、伊朗問題等舉行了會談,。對德國來說,最重要話題是美國僅到4月30日暫時豁免歐盟的鋼鋁進口關稅,。就德國期望的長期豁免,,默克爾在會談后不肯細談,只說“(美國)總統(tǒng)會做出決定,?!彼€說,德國已削減了對美貿易順差,。但特朗普覺得還不夠,,她能理解。
沒有盟友情日法德連遭特朗普拒絕
在10天內,,特朗普先后接待了三位訪美的“重量級”領導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和德國總理默克爾,。這三國領導人訪美期間的重要任務就是希望特朗普能夠在關稅問題上讓步,。
安倍晉三訪美期間,日美雙方未能就日本獲得鋼鐵及鋁產(chǎn)品關稅豁免達成協(xié)議,,值得一提的是,,在特朗普選擇臨時豁免歐盟等“真朋友”時,卻獨獨沒有豁免日本,,令日本覺得“心寒”,。
隨后,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訪美,,雖然法國被特朗普賦予美國第一盟友的“獨一無二的身份”,,但特朗普依然忽視了馬克龍希望能得到永久性關稅豁免的請求。熱情的接待難掩美法之間的分歧,,從馬克龍在美國國會的演講內容來看,,無論是敘利亞問題、伊核協(xié)議,、加征關稅還是氣候問題,,美法之間都存在巨大差異。
相對馬克龍,,默克爾的訪美就更加低調了,。沒有國宴,只有工作午餐,。雖然是前后腳來到美國訪問,,與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受到的三天禮遇相比,德國總理默克爾在華盛頓特區(qū)卻只有一天的行程,。在關稅豁免的談判上,,默克爾似乎也并沒有取得什么值得突出的進展,,只是說,“總統(tǒng)(特朗普)會做出決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