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巴黎圣母院里面的很多文物都已經(jīng)挪到其他博物館去了,,所以文物方面的損失應該不是很大。
北青報:您預計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完成修復?
劉陽:修復最難的是木質結構屋頂,,一方面挑梁需要再找合適的木材,另一方面承重力等也需要重新精確計算,。雖然法國方面表示教堂的四周整體結構還在,,但是溫度這么高,難保不會變形,,出現(xiàn)裂縫,,未來的承重是否有問題也有待考量。估計正常情況下要用8-10年的時間才能修復完成,,如果四周墻壁也要大換的話可能還要更長時間,。但可以肯定的是,短時間內(nèi)巴黎圣母院的游客參觀和宗教活動將無法恢復,。
北青報:是否能完全恢復到原來的面貌,?
劉陽:之前包括中國在內(nèi)的很多國家都對巴黎圣母院結構進行過三維掃描,有非常完整的圖紙,,資料也比較全,,從這方面來說修復不存在難題。現(xiàn)在的主要問題是材質,、資金和時間,。法國對文物的理解和中國不一樣,在對文物進行日常的第二次,、第三次修復時有時也未必會按原樣修,,所以這次火災后會不會完全恢復被燒之前的樣子也是未知。修繕可能會有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等介入,,最終的方案要等各國學者論證,、爭論后才能確定。
同行
圓明園:“祈愿文物能夠遠離災難”
4月16日,,圓明園遺址公園通過官方微博發(fā)布《文明不能承受之殤》一文,,稱衷心祈愿文物都能夠遠離災難,代代傳承,。
文中寫道:159年前,,英法聯(lián)軍搶劫并火燒圓明園后,,譴責最深的是個法國人,而這個人就是《巴黎圣母院》的作者維克多·雨果,。而現(xiàn)在,,因雨果名著而聞名天下的巴黎圣母院也遭受了烈焰之苦。
文章最后稱,,文物的損毀,、消失不僅帶走了文物本身,更帶走了文物所承載的千年文明,。一場文化之殤,,帶來世人對于文物保護的警醒與重視。文明是脆弱又堅韌的,,我們能夠做到的就是盡力地守護它,,盡量延緩它的消逝,傳承它的精神,。每件文物都是文化的象征,,每座博物館都是人類文明的寶庫。衷心祈愿文物都能夠遠離災難,,代代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