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巴黎圣母院大火浩劫:主結構危急 文物受損程度難以評估
參考消息網(wǎng)4月16日報道 臺媒稱,,因“鐘樓怪人”而聞名的世界遺產(chǎn)巴黎圣母院當?shù)貢r間15日傍晚發(fā)生嚴重大火。失控烈焰疑似從院內屋頂?shù)男蘅樄こ烫幐Z出,,極短時間內燒遍整棟主教座堂,。
據(jù)臺灣聯(lián)合新聞網(wǎng)4月16日報道,盡管圣母院內的鎮(zhèn)館之寶“荊棘王冠”與圣路易的法衣已被緊急救出,,但圣母院的尖塔與三分之二的屋頂結構,,卻在數(shù)千名圍觀悲泣的巴黎市民眼前,被大火燒垮,。截至當?shù)貢r間16日凌晨為止,,巴黎圣母院大火已大致受控,,但嚴重受損的建筑主結構能否撐過大火吞噬,,未來幾小時內“將是絕對關鍵”。
法國《世界報》報道稱,,圣母院的大火,,始于當?shù)貢r間15日下午6點50分左右。起火點疑似來自于屋頂部分的修復保存工程,。大火從建筑高處開始燃燒,,并迅速燒遍整座屋頂,朝北鐘樓方向蔓延,。盡管巴黎消防隊緊急動員數(shù)百名消防隊員前往救火,,但由于火勢太過強大,加上歷史古跡結構脆弱,,長達數(shù)小時內消防隊都無法接近主要火源,,救火行動因此嚴重受阻。
巴黎消防隊表示,,在大火瘋狂燃燒的狀態(tài)下,,消防隊確實曾考慮過“空中灌救”,但圣母院畢竟是興建于中世紀,、歷史長達800多年的脆弱古跡,,高壓水柱與空中灌救極可能加速主結構的崩潰,。于是在早早排除空中救災的選項后,消防隊只能展開被動圍堵——用水柱替火場降溫,,試圖避免大火擴散至南北鐘樓,。
報道稱,然而巴黎消防隊的被動圍堵,,仍難阻止惡火肆虐,。于是,在巴黎時間15日晚間8點前后,,橘紅色的火勢,,燒垮了圣母院的中央尖塔,并在摧毀三分之二的屋頂結構后,,讓北鐘樓,、也就是雨果名著《巴黎圣母院》結局場地,陷入重重烈火中,。
報道稱,,盡管到了當?shù)貢r間16日清晨,圣母院內的零星殘火都還沒被完全撲滅,,但主結構是否有崩塌的危險性,,消防隊也還無法判斷。但至此,,圣母院的大火已大致受控,,各種災損清點也自此展開。
報道稱,,馬克龍除了取消預定的重大演說外,,也親自前往救災現(xiàn)場視察,并下令政府進入救災動員狀態(tài),。
從公元1163年開始興建的巴黎圣母院,,是法國最為世人所知的歷史遺產(chǎn)。自中世紀以來,,巴黎圣母院的哥特式建筑就一直是法蘭西天主教的信仰重地,。一直到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fā),圣母院的宗教地位才在革命時代暫被廢棄,,教堂內部被混戰(zhàn)改造成臨時軍火庫,、外部圣像則被破壞、各座鐘樓青銅也被拆除融成炮彈,。
巴黎圣母院一直到拿破侖掌權后,,才得到“救贖”。當時拿破侖為了統(tǒng)合教會的保守力量而大舉修繕并恢復巴黎圣母院的信仰功能,,甚至選擇巴黎圣母院成為1804年“拿破侖稱帝加冕”的儀式場地,。
拿破侖的加冕,,賦予了巴黎圣母院全新的歷史地位。但真正讓巴黎圣母院名垂青史,、成為文化史上重要遺產(chǎn)的,,卻是1836年法國文豪雨果的經(jīng)典名著《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的地位與知名度因小說的大幅提升,,才讓法國社會在意起了“古跡的保存”,。
如今的巴黎圣母院,不僅是法國重要的國家古跡,,更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認證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但每年慕名前來的1200萬名游客,卻也讓悠久歷史的古跡本體面臨嚴重的保護壓力,。因此近年來,,法國天主教會、文化界,、與巴黎各級政府也都致力于“大修經(jīng)費”的籌措,。可誰知,,大修計劃才剛開始沒多久,,巴黎遺產(chǎn)就遭遇了難以想象的災難摧殘。
巴黎市長伊達爾戈表示:“在圣母院大火中,,我們救回了不少,,但失去的更多?!?/p>
報道稱,,館內的壁畫、馬賽克與玻璃彩繪,,“損毀狀態(tài)令人不忍評估”。
“這不是真的,,天?。∵@不是真的,?!卑屠枋ツ冈捍蠡饌鞒龊螅瑪?shù)千名震驚而不可置信的巴黎市民,,擠滿了西岱島周邊與塞納-馬恩省河沿岸,。許多人錯愕地用手機記錄烈焰中的圣母院,但更多巴黎市民選擇跪下禱告,,甚至朝濃煙烈火中的建筑流淚啜泣,。
4月15日,,在法國巴黎,巴黎圣母院燃起大火,。新華社記者高靜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