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廁所沒帶紙咋辦,?印度人的清潔方式亮了!
印度的廁所問題可謂“惡名遠揚”,。除了硬件嚴重不足,、露天便溺成風、女性如廁風險大外,國人對其便后清潔程序也是嘲諷滿滿,。
據筆者駐印19個月的觀察,,相較于國內的“千篇一律”,印度人的清潔方式確實“花樣百出”,。
大多數(shù)剛步出機艙的國人,,第一次走進印度機場的廁所,大概都會被墻上掛著的一個小物件勾起興趣:軟軟的水管三尺有余,,末端小小的噴頭閃著銀光,。
想象一下,初來乍到而好奇心爆棚,,手機漫游不暢而無所事事,,眼前有如此“稀罕寶物”,你會忍住不把玩一下,?然而,,巨大水壓往往讓你措手不及,一場邂逅多以“濕身”告終,。
直到這時,,你才在早已熟稔的段子里記起印度人的如廁習慣,推測出這東西的具體職責,。想想那精致的把手曾被多少人使用,,此刻你怕是只想提褲而出,就著洗手臺把一雙手沖個天翻地覆,。
這就是印度廁所的第一花樣:專門用來沖PP的噴頭,。正確的使用方法是:馬步扎實,右手持器,,噴頭對準,,最終完成一次直達靈魂深處的別樣spa。
圖為新德里國際機場的公共廁所,。
筆者曾不止一次和印度友人聊起這個話題,,不少人反而對“干擦”嗤之以鼻:就這么拿紙抹抹,怎么擦得干凈,?像我們這樣用水沖洗,,清潔徹底還能預防痔瘡,豈非更高級,?
細想也不是沒有道理,,只是至今筆者都沒邁過心里的那道坎。租住的公寓衛(wèi)生間也裝了這小玩意兒,,但都被筆者拿來沖洗地面用了,。
當然,,這小小的噴頭也并非存在于每個廁所。假如是在國道旁邊,,或是村頭鄉(xiāng)間,,哪還有這么高級的裝備?不止一次,,當筆者全身舒爽完成人生大事,,環(huán)顧四周:一桶,一杯,,無他,;桶中有水,杯邊有柄,,僅此而已,。于是乎,右手持杯,,左手勾成碗狀,,剩下的步驟,看客就自行腦補吧,。
當然,如果身處國際化大城市,,公共場所的衛(wèi)生間會考慮到外國人的習慣,。街邊的小餐館或是咖啡店,通常都會貼心地在衛(wèi)生間里備好卷紙,,讓你在悠悠香氛里完成五谷輪回,。如果時運不濟斷了供,去收銀臺委婉提出,,一般都會獲得足量供應,。
說到這兒,不禁想起近來新德里政府發(fā)布的新規(guī),,要求部分商業(yè)區(qū)內所有餐廳衛(wèi)生間向公眾開放,,并允許店家每次收取最多5盧比(約合0.53元人民幣)的費用。
新規(guī)出臺之后遭到一些餐廳老板明確反對,,他們認為這會增加餐廳經營成本,,降低食客的用餐體驗。然而“全球兩大老牌連鎖衛(wèi)生間運營商”之一的麥當勞“勇?lián)氊煛?,表示這一舉措不會有太多負面作用,,反而會提高餐廳的客流量。
這一“開廁令”的背后,,是印度廁所“資源匱乏”,、衛(wèi)生意識不高的困境。就算新德里、孟買這樣的大城市,,在基礎設施落后的老城區(qū),,飄來的縷縷氨味不停地提醒你,這里生活氣息的濃郁,。墻角屋后,,背身灑水的各年齡男性屢見不鮮。
更多精彩請點擊:新聞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