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經(jīng)濟的故事,更是一個文化的故事,。敦煌本就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個紐帶,歷史上曾聯(lián)結(jié)起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四大文化體系,。數(shù)千年來,不同的文化在這條古道上交流碰撞,,演繹出不同的樂章,,豐富了人類文明的寶庫。有學者曾考證,,中國民間的虎頭帽,,竟是源于古希臘英雄赫拉克勒斯的獅子帽。恰如西班牙艾菲社社長何塞·維拉所說,,過去,敦煌是商隊穿越沙漠前歇腳蓄力的地方,,中西方的知識在這里匯聚,。媒體人相聚敦煌,同樣是珍惜“一帶一路”帶來的文明交流的希望,,期待在這東方與西方,、古老與現(xiàn)代交匯的構(gòu)想中,打開人類文明未來的可能性,。
今天,,人們甚至不再需要踏浪耕沙,,只需輕點鼠標就能聯(lián)結(jié)山海。但是,,文明的交流可能也并不如想象的那么順暢,。論壇上,百度首席執(zhí)行官李彥宏談到自己的一個體驗,,由于每個國家的插頭制式,、電壓都不太一樣,在“一帶一路”上旅行,,往往需要帶上電源轉(zhuǎn)換插頭,。看起來是技術(shù)問題,,背后卻折射著歷史的不同,、國情的差異。相較于過去以百年,、千年計的文化交流,,我們今天可說是“只爭朝夕”。信息時代中,,全球化場景下,,要讓插頭對上插座,要讓民相親,、心相通,,最終還是要靠文化的交流、文明的對話,。習近平主席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總結(jié)絲路精神,,賡續(xù)這樣的精神遺產(chǎn)、文化遺澤,,才能綿亙?nèi)f里而如比鄰,、延續(xù)千年而如新知,綻放出新的文明之花,。
會議結(jié)束時,,緬甸媒體人丁溫在現(xiàn)場留言:“‘一帶一路’是我們的help(幫助)和hope(希望)”。張騫策馬西去,,鄭和揚帆南下,,馬可·波羅東來……我們的祖先在這大陸大洋上,挽起人類友好交往的紐帶,,寫下文明交流的篇章,。今天,,齊心推動“一帶一路”建設(shè),共同描繪“一帶一路”藍圖,,我們就一定能為人類帶來新的希望,、為歷史孕育新的可能。(呂曉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