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華盛頓10月7日電(記者林小春)蜂蜜很甜,但對全球蜂蜜的一個抽樣檢查發(fā)現(xiàn),,它們中有約75%已受到新煙堿類殺蟲劑的污染,這個結果可不“甜蜜”,。
這一調查結果發(fā)表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雜志上,。不過,研究人員強調,,蜂蜜中所檢測到的新煙堿類殺蟲劑的濃度,,還在人類安全食用范圍之內。
新煙堿類殺蟲劑是人工合成的煙堿(即尼古丁)衍生物,,對害蟲具有較強的殺滅作用,。這類殺蟲劑在農業(yè)領域廣泛應用,被認為是造成授粉類昆蟲尤其是蜜蜂數(shù)量下降的一個關鍵因素,。
為了解新煙堿類殺蟲劑的污染程度,,瑞士納沙泰爾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從除南極以外的大陸以及一些孤立島嶼采集了近200份蜂蜜樣本,進行5種常用新煙堿類殺蟲劑的檢測,。這些殺蟲劑分別為啶蟲脒,、噻蟲胺,、吡蟲啉,、噻蟲啉和噻蟲嗪。
結果顯示,,75%的蜂蜜樣本含有至少一種新煙堿類殺蟲劑,,45%的樣本含有2種以上新煙堿類殺蟲劑,10%的樣本含有4種或5種新煙堿類殺蟲劑,。從地域上看,,新煙堿類殺蟲劑濃度最高的樣本來自北美、亞洲和歐洲,。
就新煙堿類殺蟲劑對蜜蜂的影響而言,,34%的蜂蜜樣品中的新煙堿類殺蟲劑濃度已知會對蜜蜂有害。
在《科學》雜志同期配發(fā)的一篇評論文章中,,英國敦提大學神經(jīng)生物學家克里斯托弗·康諾利指出,,盡管所檢測到的殺蟲劑濃度非常低,不會危害人體健康,,也不會對蜜蜂造成致命影響,,但足以影響蜜蜂的大腦功能,也可能阻礙它們在作物和植物上覓食和授粉的能力,。
康諾利呼吁,,新煙堿類殺蟲劑的使用應該受到控制。
由于新煙堿類殺蟲劑會對蜜蜂產(chǎn)生危害,,歐盟已于2013年出臺禁令,,禁用噻蟲胺、吡蟲啉,、噻蟲嗪這3種新煙堿類殺蟲劑,。
11月2日,市場監(jiān)管總局發(fā)布12家食品生產(chǎn)企業(yè)飛行檢查警示函,,“黑名單”中包含一家名為峨眉山峨眉雪礦泉飲料有限公司(下稱峨眉雪公司)的企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