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狼殺戮”近年來在全球范圍內(nèi)屢見不鮮。從2011年挪威政府辦公大樓汽車炸彈案,,到今年以來英國,、法國、德國,、比利時等歐洲國家接連發(fā)生的恐怖襲擊,,讓人防不勝防,反恐努力如何適應(yīng)國際恐怖主義的新特點,,是各國面臨的一個難題,。
【第一評論】
此次恐襲恰逢萬圣節(jié),甚至有人以為這是萬圣節(jié)搞怪橋段,??梢姡岣叻婪兜乃枷胍庾R,,織牢反恐安全網(wǎng),,遏制恐怖主義毒瘤以新方式擴散,成為擺在美國乃至國際社會面前的關(guān)鍵課題和艱巨任務(wù),。
隨著“伊斯蘭國”在中東潰敗,,恐怖主義向歐美等地區(qū)的外溢效應(yīng)值得警惕。極端主義思想借助新技術(shù),、新平臺加速傳播,,給各國防范本土“獨狼”式恐怖分子加大難度。一言以蔽之,,國際反恐不能局限于一時一隅,,國際反恐合作需要誠意和行動力。
【背景鏈接】
以下是近年來紐約發(fā)生的恐怖襲擊或未遂恐怖襲擊事件:
2010年5月1日,,巴基斯坦裔美國人費薩爾·沙赫扎德在紐約市中心時報廣場附近企圖引爆裝有爆炸物的汽車,,未遂。沙赫扎德承認曾接受巴基斯坦塔利班組織提供的炸彈制造訓練并得到資助,,在試圖逃離美國時落網(wǎng),,法院判處他終身監(jiān)禁。
2011年11月,,一名多米尼加裔美國人預(yù)謀襲擊紐約市警方巡邏車,、郵政設(shè)施以及從國外返回的美軍士兵,在曼哈頓一處公寓組裝炸彈時被捕。
2016年9月17日,,曼哈頓切爾西區(qū)發(fā)生爆炸,,造成至少29人受傷。紐約州州長科莫表示,,這起爆炸案件“明顯是恐怖主義行為”,,但尚未有證據(jù)顯示這次襲擊同國際恐怖組織相關(guān)。(記者:夏文輝,、丁宜,、劉曦、胡若愚,、王逸君,;編輯:孫浩、王豐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