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各種論壇和各類智庫成了海外了解中國的主渠道,。中國政府為此也做出了許多努力。每年中國發(fā)展高層論壇,、博鰲亞洲論壇,、夏季達沃斯論壇等召開的會議,,都是中外定期交流的平臺。像一批新型智庫的建立,,也為國際交流做出了貢獻,。
過去20年,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發(fā)展中國家取得的進步尤為明顯,,在世界經濟格局當中的重要性大幅提升,。隨著世界經濟格局的改變,原有的全球治理也需要有所調整,。這是諸多國際機構面臨的主要挑戰(zhàn),。發(fā)展中國家需要更多權利,更全面,、更深入地參與國際事務,,也有義務承擔更大份額的國際責任。全世界都需要面向未來,,逐漸適應,。
最近10年,美國的全球戰(zhàn)略趨于保守,,一方面是因為國際金融危機對美國沖擊嚴重,,迫使美國政府把注意力集中到國內事務,。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美國的戰(zhàn)略家開始反思過去的外交政策,。例如,,在美國國內達成共識的價值觀為什么在國外受到抵制?未來的全球治理應該建立在什么樣的共識之上,?這樣的反思很有必要,,有助于改進全球治理。
在金融監(jiān)管領域,,各主要經濟體之間都有很大差異,。在金融監(jiān)管領域求同存異的前提是各國監(jiān)管部門要加強研究和交流,保持各國金融體系的對外開放,。在開放與競爭的格局當中比較各種金融監(jiān)管體制的優(yōu)劣,,并且調整本國的監(jiān)管體制適應本國經濟發(fā)展和增長。
危機之后,,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中國先后通過經濟刺激計劃、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帶一路”倡議等舉措,,與其他國家一起,為全球經濟復蘇做出貢獻,;中國還在二十國集團平臺上推動全球合作,,為保護貿易全球化已經取得的成果做出了貢獻。
過去10年里,,全球化帶來不少好處,,但也對一些經濟體造成了沖擊。例如,,制造業(yè)的全球再分工確實讓原來的制造業(yè)大國失去了不少工作崗位,。再如,當初為了加快歐洲一體化的步伐,,歐盟降低門檻,,結果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中,弊端暴露無遺,。
現(xiàn)在,,全球化的進程正處在平臺期、整理期,。一些主要經濟體正在消化全球化帶來的沖擊,、修補國際金融危機后暴露出來的問題。我相信,全球化的大趨勢沒有變,。在這個平臺期之后,,還會有下一個全球化的快速推進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