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即將來臨之際,,12月11日,,由上海交通大學(微博)東京審判研究中心主任程兆奇所著的《南京大屠殺研究——日本虛構派批判》在上海交大首發(fā),這是學界首部虛構派批判著作,。值得一提的是,,該書論證采用的證據(jù)幾乎都來自日方資料,用史實徹底駁斥了日本虛構派的無稽之言,。
根據(jù)研究南京大屠殺的立場,,學術界將能夠客觀、公正地研究南京大屠殺的成員稱為“肯定派”或“大屠殺派”,,將矢口否認南京大屠殺事實的成員稱作“虛構派”,。“虛構派”通過在國際社會散布英文資料等方式,,企圖讓南京大屠殺的面目越來越模糊,針對“虛構派”的駁斥刻不容緩,。
曾在日本學習工作多年的程兆奇說,,為了逃避戰(zhàn)爭的罪責,日本軍方銷毀了大部分官方記錄,,但通過日本軍人的日記等資料,,還是能夠發(fā)現(xiàn)“虛構派”的研究完全站不住腳。能夠代表虛構派的資料集只有阿羅健一編的《南京事件日本人48人的證言》,。1989年和1993年由南京戰(zhàn)史資料集編集委員會編的兩冊《南京戰(zhàn)史資料集》本是為了證明南京大屠殺的“虛構”,,卻為大屠殺派提供了許多新的證據(jù)。虛構派為了否認南京大屠殺,,常常從史料中斷章取義,,或只選擇對自己有用的史料。如東中野修道在其《南京大屠殺的徹底檢證》一書中論及日軍在金女大的性暴力時,,選擇了一篇魏特琳在1938年七八月發(fā)表的文章,,因這篇文章中沒有提及日軍的強奸暴行,他就斷然推斷日軍在金女大根本沒有強奸犯罪,,而事實上魏特琳日記中有很多地方記載了日軍強奸暴行,,但他卻視而不見。針對虛構派的諸多無理檢證,,《南京大屠殺研究——日本虛構派批判》一書給予了全面反駁,,揭露了虛構派眾多明顯的編造、前后矛盾,、不自然,、不合理之處。
東京審判負責南京大屠殺案搜證的檢察官裘劭恒之子裘壽一說,,南京大屠殺是二戰(zhàn)期間的重大慘案之一,,二戰(zhàn)后卻逐漸淡出了公眾視野,,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發(fā)生的日本教科書事件,使得南京大屠殺再次成為新聞輿論的中心,?!爱斈旮赣H和其他同事歷經艱難找到了南京大屠殺的幸存者尚德義、伍長德,,目擊者美籍醫(yī)生羅伯特·威爾遜,、約翰·梅奇牧師等關鍵人物,最終檢察官向法庭提供的證人,、證詞和其他證據(jù)材料堆起來,,有一尺多高。這段歷史,,應該得到應有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