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球網(wǎng)綜合報道】據(jù)澳大利亞“新快網(wǎng)”2月4日報道,,澳大利亞使用塑料貨幣已有30年歷史。這種號稱“無法偽造”的貨幣目前卻遭假幣沖擊,。不法分子利用廉價印刷技術制作假鈔,,甚至能瞞過銀行和法庭。時至今日,,澳大利亞是全世界僅有的4個假鈔數(shù)量不斷增長的國家之一,。
據(jù)報道,目前,,澳大利亞約有15億張鈔票正在流通,,總值接近730億澳元,占全澳交易總額的37%,。流通得最廣泛,、也是被偽造得最多的,是50澳元面值的鈔票,。這一面額占紙幣流通量約47%,,在所有假鈔中占80%以上,因為這一面值利潤最高,、風險最小,。澳大利亞的假幣數(shù)量絕對值并不算高,一個人每年過手5萬張鈔票可能才會碰到1張假鈔,。但這一數(shù)字正在上升,。2003-2004年度,澳大利亞的假鈔率為每百萬張里面有5張,,到目前增長至17張,。
報道稱,在塑料貨幣引進之時,,通過商用打印機和材料來偽造鈔票是不可想象的事,。
2009年冬季的某日,3臺羅蘭(Roland DG)商用打印機——其中兩臺租用,、一臺全資擁有——運到了新州科尼爾(Kurnell)的水崖度假村(Water's Edge Resort),。水崖度假村位于博納角(Bonna Point)的北部山崖上,是一家廉價汽車旅館,。
為這些打印機付款的是一名自稱“彼得斯(John Peters)”的男子,。他向羅蘭公司表示,他為澳政府工作,。然而,,“彼得斯”的真名是梅加勞迪思(Agapitos Megaloudis),。他曾是一名幫派分子,綽號“肥彼得”(Fat Pete),。
2010年初,,梅加勞迪思將兩臺租用的打印機換成了一臺全資擁有的機器。當收回租用的機器時,,羅蘭公司留意到機器的狀況“非常惡劣”,。當年3月,羅蘭公司收到一個電話,,里面說“彼得斯”的一臺打印機不工作了,。公司派出現(xiàn)場服務工程師愛德華茲(David Edwards)前往維修。在工作時,,愛德華茲留意到打印機裝載了一張清晰的塑料膠片,。
原來,梅加勞迪思隸屬一個假鈔制造團伙,,專門偽造50澳元面值的鈔票,。梅加勞迪思的哥哥尼古拉斯(Nicholas)向一名連鎖漢堡包店的工人支付了兩張這樣的假鈔,工人隨后報警,,導致團伙曝光,。
偵查警官追蹤到梅加勞迪思和他的兄弟,最終發(fā)現(xiàn)了面值超過4000萬澳元的假鈔,。但在法庭上,,地區(qū)法官萊瑟巴羅(Ross Letherbarrow)承認,自己“無法將它們與真鈔區(qū)分”,。
在2015年,,澳大利亞是世界上僅有的4個假鈔數(shù)量不斷增長的國家之一,另外三個是新西蘭,、挪威和瑞典,。(實習編輯:周思敏審核:田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