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2月18日電 題:巴基斯坦大叔哈桑心中有條最美的“路”
新華社記者何磊靜
戊戌年春節(jié),,退休的筑路工人哈桑,,專門從巴基斯坦跑到中國來過了個年,。
“燈籠掛滿街,,到處都洋溢著紅火和喜悅?!惫:芗?,這是他頭一次到中國,除了感慨發(fā)展的繁榮外,,哈桑說還體味到了想象過幾千遍的家的味道。
“一條大路通遠方,,遠方還有我家鄉(xiāng),。”哈桑一直把中國當成自己夢中的家鄉(xiāng),。在巴基斯坦,,每當夕陽染紅天的時候,他就會跑到半山腰上,,眺望著那條“群山間的綢帶”,,銀光閃閃,,從巴基斯坦一直綿延至中國。
這條“綢帶”就是喀喇昆侖公路,,它是中國與巴基斯坦唯一的陸路通道,,從中國新疆喀什延伸至巴基斯坦北部城市塔科特,然后直達伊斯蘭堡,,全長1200多公里,,被譽為“世界上最高最美的公路”之一,也被世人稱作“中巴友誼之路”,。
對哈桑來說,,這條路更顯得特殊。上世紀60年代末,,中國曾派出一支近萬人的筑路隊援助建設喀喇昆侖公路巴基斯坦境內段,。在冰封雪原、懸崖峭壁之間,,中巴雙方的筑路工人一起戰(zhàn)天斗地,,劈山斬棘,而哈桑的父親,,是巴方最早的筑路者中的一員,。
“洪水地震泥石流,風吹滿地石亂走,,那時候的筑路環(huán)境太殘酷了,。”哈?;貞浀?,40多年前他加入了父親的筑路隊,親眼見證了在巴基斯坦600多公里的筑路征途上,,自然災害無情奪去了一個個熱血生命,。“我的父親,,在一次塌方中險些喪命,,是一個從未謀面的中國工人救了他,而他卻不幸犧牲了,,這段情我們永遠都記著,。”
2018年,,正是當初修路所建的中國烈士陵園落成40周年,,80余位中國英烈長眠于巴基斯坦吉爾吉特的陵園之內。而據(jù)了解,40多年前中巴兩國建設者共獻出了700多位烈士生命,,終使天塹變成了通途,。“每年我都會去烈士陵園走一走,,決心一輩子做一名筑路工,。”在哈桑內心,,始終有著對中國說不出的情愫,。
喀喇昆侖公路穿越數(shù)個河流和山脈,地質復雜,,秋冬時節(jié)往往會有路段被封閉,,但這條公路作為巴基斯坦北部地區(qū)的交通紐帶,對巴基斯坦的經(jīng)濟發(fā)展和國家安全意義重大,,同時也是中國通往巴基斯坦地區(qū)及南亞次大陸的交通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