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大馬士革5月20日電? 通訊:古絲路上的傳承——阿勒頗薩哈納餅干的新生
新華社記者鄭一晗
多年戰(zhàn)火,,讓昔日商鋪林立的敘利亞阿勒頗老城化作一片殘垣斷壁。自2016年年底敘利亞政府軍完全收復(fù)阿勒頗以來,,一些商鋪陸續(xù)在廢墟上重新營業(yè),。
“馬雷家”面點店便是其中之一。坐落在老城北部巴卜納斯?fàn)柺袌龅倪@家“老字號”,,從老板哈立德·馬雷的祖父輩傳承至今已有上百年歷史,。戰(zhàn)爭讓長街兩側(cè)的鋪面千瘡百孔,有的房子完全坍塌,?!榜R雷家”面點店受損較輕,,在簡單修繕后得以開張。
“馬雷家”面點店以制作當(dāng)?shù)靥厣恻c,、餅干聞名,其中最受顧客歡迎的當(dāng)屬歷史悠久的薩哈納餅干,?!八_哈納”在阿拉伯語里意為“加熱的”,顧名思義,,這種棒狀餅干經(jīng)反復(fù)高溫發(fā)酵和烘焙制成,。憑借口感香脆、保質(zhì)期長等特點,,薩哈納餅干一直深受阿勒頗人青睞,。
在店內(nèi)不足20平方米的空間里,馬雷和家人們熱火朝天地制作薩哈納餅干,。他們分工協(xié)作,、技藝嫻熟,有的負責(zé)揉面,,有的把面團搓成條,、裹上芝麻,還有人擺盤,。
馬雷在發(fā)酵室和烤爐之間穿梭,。他介紹說,薩哈納餅干的制作過程長達17個小時,,分多個步驟:首先將面團高溫發(fā)酵,,揉勻后放置兩個小時;然后加入糖和油,,揉搓成形,;再發(fā)酵兩個小時后,放進爐中烘烤,。
“如此一來,,餅干才能完全干燥、不易變質(zhì),,即使放兩個月,,它的口味和剛出爐時也沒什么兩樣?!瘪R雷說,。
薩哈納餅干的歷史可追溯到古絲綢之路時期。阿勒頗歷史研究專家阿拉·賽義德告訴記者,,作為古絲路上的重要中轉(zhuǎn)站,,阿勒頗老城曾云集天南地北的商隊,。“中國,、印度等來自東方的商隊經(jīng)過這里,,有些南下漢志(今沙特阿拉伯地區(qū))和也門等地,有些則北上黑海,、里海地區(qū),,還有人經(jīng)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爾)到達今天的西歐國家?!?/p>
由于路途遙遠,,商人們常會在阿勒頗歇腳。他們夜晚在老城的旅舍休息,,白天到市場采購貨品,、以物易物,順便補給些易于保存的干糧,,薩哈納餅干便成為首選,。
“從前的薩哈納餅干呈圓形,10個一串用線穿起來,,再裝進紙袋向商隊兜售,。”馬雷說,,經(jīng)過口口相傳,,薩哈納餅干變得廣為人知,名氣也從阿勒頗傳到了更遠的地方,。
從古代絲綢之路發(fā)展至今,,阿勒頗老城在歲月更迭中歷經(jīng)了磨難,也見證著傳承,。如今,,商業(yè)傳統(tǒng)正在回歸百廢待興的老城,人們終于能在漸遠的炮火聲中安享薩哈納餅干的美味,。
32歲的薩勒瑪專程從阿勒頗城西來老城買薩哈納餅干,。她說,聞到餅干的香味就仿佛觸摸到歷史,,“盡管阿勒頗老城遭到破壞,,但文明的芳香始終留存于我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