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莫斯科6月17日電? 執(zhí)行遠海潛航任務的潛艇一旦遇險,,如何盡快施救,?俄羅斯海軍目前正測試一款可裝備在救援潛艇上的新型深潛器,該深潛器可與遇險潛艇對接,,一次性救援近20人,。
俄《軍工信使報》近日報道,,俄“星星”造船廠的研發(fā)人員已對BS-64型核動力潛艇進行改造,在艇身上部加裝了“鱘鰉魚”AS-40型深潛器,。這種深潛器由鈦合金制作,,排水量約50噸,可載22人,。
研發(fā)人員介紹,,在隨母艇抵達指定位置后,深潛器會與母艇分離,,深潛器內(nèi)的3名潛航員會操縱它以平均每分鐘15.4米的速度下潛,,其最大作業(yè)深度為720米,極限潛深可達790米,。深潛器自帶的蓄電池可支持它在最大下潛深度與母艇間往返作業(yè)4到5次,。
接近遇險潛艇后,“鱘鰉魚”深潛器的潛航員會借助攝像機和操控臺上的控制手柄,,使深潛器的入口和遇險潛艇的逃生口對接,。艙外巨大水壓與艙內(nèi)氣壓間的壓差會讓深潛器入口像吸盤一樣牢牢抓住對接位置。遇險潛艇內(nèi)的人員可從對接口轉(zhuǎn)移到深潛器內(nèi),。
俄專家認為,,與其他水下救援方式相比,對接疏散相對最安全,。
俄退役潛艇專家弗拉基米爾·阿??私榻B說,執(zhí)行遠海潛航任務的潛艇一旦遇險,,水面救援艦船有時需數(shù)天才能抵達事發(fā)地點,,而載有深潛器的潛艇可更靈活機動地找到并救援遇險潛艇。此外,,這種救援方式還有兩個優(yōu)點:一是完全在水下進行,,隱蔽性較好,可滿足一定的保密需要,;二是適合在遍布浮冰,、水面救援船無法抵達的海域作業(yè)。
據(jù)悉,,“星星”造船廠已在2016年年底完成了在救援潛艇上裝備“鱘鰉魚”深潛器的改造工程,。俄軍方正對這款深潛器進行下潛測試,如果它能順利過關,,其他俄潛艇經(jīng)改裝后也可加裝這款水下救援新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