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泰友好的使者
——訪泰國“戰(zhàn)略613”咨詢公司總裁常念周
光明日報記者 付志剛
22日,,在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和泰國國家研究理事會聯(lián)合主辦的“新時代中泰社會發(fā)展和社會政策——‘一帶一路’倡議下的中泰合作”第一屆中泰智庫論壇上,,一位泰國與會嘉賓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泰國“戰(zhàn)略613”咨詢公司總裁常念周,。?楊崇海攝/光明圖片
這位嘉賓年富力強,,一頭濃密的卷發(fā),,帥氣的臉龐初看像亞洲人,,細看又有歐洲血統(tǒng)的痕跡,。他的發(fā)言題目是“‘一帶一路’倡議和中泰戰(zhàn)略合作”,。他對泰國和中國的國情非常熟悉,,演講深入淺出,極富感染力,。說到興奮處,,他直接越過翻譯,用流利的漢語和聽眾直接交流,,博得陣陣掌聲,。
在會議間隙,記者走近了這位泰國友人,。接過他遞過來的名片,,上面用漢字寫著“常念周”三個字,。“念周,,這個名字有什么說法嗎,?”記者好奇地問。
“這是父母為了紀念周恩來總理給我起的名字,?!背D钪芪⑿χ忉屨f。
“原來您就是常家的后人,!”記者脫口而出,,一段不久前讀過的中泰交往秘史在腦海中浮現(xiàn)。
20世紀50年代,,常念周的外祖父?!づ了Z泰是時任泰國總理披汶·頌堪的首席顧問和密友。當時,,泰中還是隔絕甚至是敵對的國家,。但受到日內瓦會議、萬隆會議等國際場合上中國政府代表周恩來總理儒雅風度的感染,,披汶政府準備秘密改善和中國的關系,。而桑認為,有必要把泰國的代表送到中國去學習中國國情,,了解中國人民,,培養(yǎng)兩國間的使者。這樣,,在雙方關系僵化的時候,,可起到促進情感交流和友好的作用。而桑選定的這個使者就是自己的二兒子彎威,。1956年8月,,常念周的舅舅、12歲的彎威·帕他諾泰作為披汶政府的總理私人代表,,常念周的媽媽,、當時只有8歲的西林一同陪伴兄長來到北京學習與生活。但是,,泰國政局風云變化,,1958年桑先生在泰國被捕入獄。在兄妹倆面臨無家可歸的困境下,,周總理找到他們說:“你們就是我的孩子,。”
新華網北京5月15日電(王瑩)記者從文化和旅游部獲悉,針對5月10日我國10名游客在泰國芭堤雅旅游期間遭遇“黑導游”恐嚇,、逼迫購物無法忍受,、深夜“大逃亡”的事件,文化和旅游部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