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宮照華)7月2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百余名瑞典作家,、演員和其他文化工作者成立了一個新學院,。該學院將在10月份頒布今年的文學獎得主,,以此來抵消此前諾貝爾文學獎和瑞典學院的丑聞所帶來的影響,。
今年4月份,,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審機構瑞典文學院曾爆出性侵丑聞,瑞典導演讓-克勞德 阿爾諾被指控曾在斯德哥爾摩多次性侵女性,,同時,,其妻子——諾貝爾文學獎評委卡塔琳娜 弗羅斯滕松被指控多次泄密文學獎的評審工作。諸多丑聞將瑞典文學院推上風口浪尖,,在輿論的壓力下,,5月3日,諾貝爾獎委員會宣布,,將停止頒布2018年的文學獎,,延遲到2019年再行公布。
與瑞典學院不同,,新學院將不會施行終身制的評委制度,,也不會將評選變成嚴格保密的封閉過程。在提名獲獎人的選擇上,,新學院也注重當下的新作者,,而非已經(jīng)成名許久的老一代作家。
據(jù)了解,,新學院所頒發(fā)的獎項對入圍作家沒有國籍要求,,但必須寫過至少兩本書,且須有一本是在10年之內出版,。新學院有關方面表示,,他們正在尋找一位能夠講述“世界上的人類”故事的作家。在收到提名后,,新學院將公開名單,,并開啟公眾投票,,產(chǎn)生四位最受歡迎的作家,,然后再發(fā)揮學院的作用,由評審團從這四位作家中篩選出一位,,作為最后的獲獎者,。
“我們想向大眾表明,,嚴肅的文學作品沒有必要在一種壓迫性的語言、在不當或濫用的規(guī)則下產(chǎn)生”,,新學院表示,,盡管公眾對諾貝爾文學獎失去了信心,但在這個時代,,依然有必要頒發(fā)文學獎,,去追求理想與價值。
作為諾貝爾文學獎頒發(fā)機構的替代機構,,新學院不會持續(xù)很久,。負責人員表示,在今年12月,,舉行授獎儀式后,,這個組織就會自行解散。
本報北京5月21日電(記者康巖)日前,,首屆“法蘭西學院汪德邁中國學獎”在北京頒獎,。北京師范大學跨文化研究院名譽院長樂黛云成為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中國學者。 獎項以法國著名漢學家汪德邁的名字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