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南非以及南部非洲的8個國家,2020年將開始建設世界最大綜合孔徑望遠鏡——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SKA),。SKA由全球十多個國家計劃合資建造,中國是發(fā)起國之一,。目前,面向全球的項目布局、科學準備、工程技術研發(fā)、人才培養(yǎng)等工作正全面推進。我國部署的SKA前期數(shù)據(jù)處理系統(tǒng)建設和相關科學預研,日前在上海正式啟動,。
打造史上最牛的“觀天巨眼”
浩瀚蒼穹,帶給人類永恒的好奇;仰望星空,離不開功能強大的望遠鏡,。
國際大科學工程-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SKA),以大量的小單元天線匯聚實現(xiàn)綜合孔徑射電干涉成像,總接收面積達一平方公里,是人類有史以來建造的最宏大的望遠鏡,。
SKA由130萬個對數(shù)周期天線組成的低頻陣列(位于澳大利亞西部沙漠的無線電寧靜區(qū)域)和2500面碟形天線組成的中頻陣列(位于南非及南部非洲8個國家)兩部分組成。建成后,將比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陣列靈敏度提高約50倍、巡天速度提高約10000倍,堪稱史上最牛的“觀天巨眼”,。
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的第一階段(SKA1)將于2020年開始建設,計劃完成大約10%的建設任務,包括在南非建造197面碟形天線,、在澳大利亞建造約13萬臺低頻陣列天線。
大科學裝置為人類認識宇宙提供重要機遇,。SKA建成后,有望揭示宇宙中誕生的第一代天體,重現(xiàn)宇宙從黑暗走向光明的歷史進程,;有望以宇宙最豐富元素“氫”為信使,繪制宇宙最大的三維結構圖;有望發(fā)現(xiàn)銀河系幾乎所有的脈沖星,、發(fā)現(xiàn)來自超大質量黑洞產(chǎn)生的引力波,、重建宇宙磁場的結構、探知宇宙磁場的源頭,;還有望揭開原始生命的搖籃,尋找茫茫宇宙深處的知音……
中國SKA科學目標和發(fā)展路線圖
新華社華盛頓6月27日電(記者周舟)美國航天局27日宣布,哈勃太空望遠鏡“接班人”——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發(fā)射時間又一次被推遲,,可能3年后才能升空
打造下一代太空望遠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為哈勃的繼任者,,美國宇航局(NASA)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一直面臨著諸多的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