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兩年前開始建設翁卡洛掩埋庫以來,,波西瓦公司每年底都會安排一次媒體開放日。在2018年末的這次媒體開放日之后,,演示坑道將被完全封死,。在完成進一步實地測試和數(shù)據(jù)收集后,公司計劃啟動更大規(guī)模的挖掘工程,,總共將挖數(shù)千口井,。
運至翁卡洛進行掩埋的乏燃料,將來自芬蘭工業(yè)電力公司運營的奧爾基盧奧托島核電站和由富騰公司運營的洛維薩核電站,。這兩座核電站均建于上世紀70年代后期,,是目前芬蘭僅有的兩座正在運營的核電站,發(fā)電量約占全芬蘭電產(chǎn)量的三分之一,。
芬蘭經(jīng)濟與就業(yè)部能源司司長里庫·胡圖寧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運營這兩座核電站的公司聯(lián)手成立了波西瓦公司。它們決定采取瑞典核燃料安全公司乏燃料處置概念,,即用銅罐封存乏燃料后深埋地下,。受訪專家普遍認為,在循環(huán)利用乏燃料的技術還不成熟的背景下,,把這些尚有輻射性的物質深埋地下,,是一種比較穩(wěn)妥的解決方法。
芬蘭工業(yè)電力公司新聞官圖奧希馬說,,他們經(jīng)過15年的探測和論證,,認定在地表下500米處的巖石非常適合永久封存乏燃料。即便真的發(fā)生意外,,或是未來某一天找到了更好的處理方法,,也可以通過“挖礦”的方式把這些乏燃料取出,。
胡圖寧說,,在2001年議會批準波西瓦公司的這一方案時,,200人的議會中有159票贊成,,3票反對,可以說“反對聲非常小”,。唯一的擔憂來自候選掩埋地點附近的居民,。芬蘭輻射與核安全局官員里斯托·伊薩克松回憶,在20世紀90年代選址過程中,,被考察地區(qū)的居民本能地產(chǎn)生恐懼:“我們還能像以往一樣在這里釣魚,、摘藍莓嗎?”
核安全局為此派專家組約見市政官員,、民眾代表和環(huán)保組織,,聽取意見并普及相關知識。最終掩埋地選在了民眾支持率最高的奧爾基盧奧托島,因為當時芬蘭工業(yè)電力公司核電站已經(jīng)在這里安全運行了20年,。2004年,,波西瓦公司啟動地下存儲庫工程,先是成立科研部門,,對該島地質條件是否符合要求進行了評估,。2015年年底,芬蘭政府給該公司頒發(fā)了儲存庫的建設許可證,。
伊薩克松說,,永久性處理乏燃料是世界性難題。芬蘭核電應用和核廢料處理研究起步并不早,,卻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真正開始對乏燃料進行終極處理的國家,,這主要得益于芬蘭高效的決策體系和透明的社會溝通模式,。
他說,,芬蘭從上到下對處理核廢料達成了清晰共識:“從核電中獲益的這代人,應該承擔起處理核廢料的責任,,不應該把難題留給下一代,。”
新華社哈爾濱12月19日電 記者從哈爾濱市有關部門了解到,哈爾濱燃料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彬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在接受紀律審查和監(jiān)察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