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東京2月26日電? 通訊:前事不忘 后事之師——探訪日本“滿蒙開拓”和平紀念館
新華社記者楊光 彭純
2月的日本長野縣阿智村仍未擺脫冬日凌厲的冷風,。在一片農田中矗立著一座不算太大的日式宅邸,這里就是“滿蒙開拓”和平紀念館,。
在伊那市日中友好協(xié)會會長小原茂幸的帶領下,,記者日前來到這座紀念館參觀,。
紀念館由日本民間團體建設運營,。設立該館旨在忠實地傳遞史實,,讓日本下一代更好地了解戰(zhàn)爭的悲慘與和平的珍貴,。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中國東北,。1936年,日本軍國主義制定了所謂的“滿洲農業(yè)移民百萬戶移住計劃”,,組織“開拓團”對中國東北發(fā)動經濟侵略,。
沿著售票處左側的走廊往里走,“開拓團”的歷史面目逐步揭開,。
為欺騙日本各地農民響應移民號召,,日本軍國主義對日本國內發(fā)動了形式多樣的宣傳攻勢。在日本軍國主義制作的海報,、雜志,、明信片中,先行的日本移民似乎在中國東北過上了富足,、幸福的新生活,。這些虛假畫面對于當時貧困交加的日本農民來說,頗具誘惑,。據該館統(tǒng)計數據,,進入中國東北的日本農民總數約27萬人。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開拓團”的幻想泡沫破滅了,。
由于戰(zhàn)事趨緊,“開拓團”中的青壯男性不斷被抽調參軍,。1945年8月,,日本關東軍眼見敗局已定,更是選擇隱瞞消息秘密撤退,,將“開拓團”僅剩的老弱病殘和婦女兒童拋棄在戰(zhàn)爭前線,。“開拓團”成員在驚慌失措中四處逃竄,,一些人選擇了自殺,,剩下的則成了在華遺孤,。
紀念館的數據顯示,從日本長野縣到中國東北的農民近3.3萬人,,而最終回到日本的不到1.7萬人,。
記者遇到一家三口從名古屋市驅車前來的游客。前田八世位女士今年78歲,,她的朋友曾是“開拓團”成員。她說,,自己的朋友時常提起在中國東北的生活經歷,,所以帶著丈夫、兒子一起來了解那段歷史,。
新華社喀布爾2月26日電(記者陳鑫 鄒德路)阿富汗政府官員26日說,,至少8名親政府民兵25日晚在阿東部加茲尼省一次空襲中被炸死,,另有4人受傷,這是一次友軍誤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