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議會下院12日晚以壓倒性多數再次否決“脫歐”協議,給舉世關注的英國“脫歐”進程帶來新的不確定性,。面對“無協議脫歐”與“推遲脫歐”的二選一,,“拖歐”日益成為“不壞的抉擇”。
盡管英歐首腦在此次議會投票前夜宣布對“脫歐”協議進行一系列“有法律約束力的修改”,,但英國首相特雷莎·梅送到議會的這份“得到改進”的協議仍未消除許多議員對英國北愛爾蘭地區(qū)永久受困于“備份安排”的疑慮,。英國反對黨工黨領導人科爾賓在議會投票后公開要求舉行全國大選,得到了現場不少議員的積極響應,,顯示他們對保守黨政府的信任已進一步下降,。
事實上,信任缺失是貫穿“脫歐”進程的一根主線,。自2016年英國舉行“脫歐”公投以來,,“脫歐”進程一拖再拖,波折不斷,,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英吉利海峽兩邊,、英國各政黨間、英國一些黨派內部在博弈中充斥著“不信任感”,。
議會投票結果既是對政治利益的考量,,也是對相互信任的檢驗。缺乏互信,、相互攻擊,、推卸責任,、堅持己見,這是英國政治圈內相互爭斗的常見情景,。英國保守黨內部,、政府內部、政府與議會,、執(zhí)政黨與反對黨之間的各種矛盾和斗爭交織在一起,,是導致“脫歐”變“拖歐”的主要原因。
相當長時間里,,各方為了自身利益相互博弈,,政治辯論中刀光劍影屢見不鮮,任何一個方案都難以形成多數意見,,更不用說形成共識了,。圍繞“脫歐”問題,本來就不牢固的信任在多輪政治斗爭中已消失殆盡,。
“脫歐”問題舉步維艱使得英國與歐盟之間的信任也在進一步下降,。英歐尚未分手,曾經的“一家人”已經顯得生分,。雙方談判從彬彬有禮到相互指責,,隨著“脫歐”進程一拖再拖,雙方矛盾逐步升級,。歐盟輿論稱英國“出爾反爾”“自相矛盾”,,而英國輿論則說歐盟“故意刁難”“缺乏誠意”。
從深層次看,,信任缺失折射出英國社會的深度撕裂,。“脫歐”公投結果一經宣布,,英國似乎就已開啟了“指責模式”——有的民眾指責政府盲目發(fā)起公投,,而政府則指責反對黨未能成功加以阻止;年輕人指責老人,,南方人指責北方人,,富人指責窮人,,平民指責官員……直到此次投票當天,,反對黨還在指責英國政府在“拖延時間”,沒有承擔應有的責任,,而政府則指責反對黨玩弄政治把戲,。
事實上,英國各黨派內心都清楚,,對“備份安排”的態(tài)度關乎英國主權和歐洲關稅同盟的完整性,,短期內很難找到各方均能接受的解決方案,,“相互指責”于事無補。
距離計劃中的“脫歐日”僅剩不到二十天時間,。按照此前公開的安排,,英國議會下院將就“無協議脫歐”和“推遲脫歐”先后舉行表決,輿論認為“推遲脫歐”將得到更多支持,。但這恐怕也只能延緩危機,。(記者顧震球 楊曉靜)
新華社倫敦5月24日電 (天下人物)特雷莎·梅:成也“脫歐” 敗也“脫歐” 新華社記者張代蕾 桂濤 英國首相特雷莎·梅24日說,,她將于6月7日辭去保守黨領導人一職,,但將留任首相至保守黨新領導人產生
? 英國媒體30日以消息人士為來源報道,,保守黨和工黨資深議員正在聯手計劃推遲英國脫離歐洲聯盟的預定日期,以避免首相特雷莎·梅的“脫歐”協議遭否決后觸發(fā)“無協議脫歐”
英國為什么要選擇“脫歐”?我在英國采訪時,常常聽到英國人用“豬耳朵”和“貴皮鞋”這兩個例子來回答,。 一個例子是說英國的豬耳朵沒法向許多歐洲以外地區(qū)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