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維也納4月23日電 記者手記:走進奧地利國家圖書館
新華社記者趙菲菲
在以建筑藝術著稱的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國家圖書館的普隆克廳也是一個知名景點,。各國參觀者在這里留下“童話世界里的圖書館”“全球最美圖書館之一”等評語,。在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前夕,,記者來到奧地利國家圖書館一探究竟。
奧地利國家圖書館位于維也納市中心,,是霍夫堡皇宮建筑群的一個組成部分,。其前身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家圖書館,1920年改稱為奧地利國家圖書館,。置身這座宏偉的巴洛克式圖書館,,建筑繁復的曲線、華美的雕塑以及壯麗的天花板壁畫均給人以強烈震撼,。深色的書架頂天立地,,有木梯通往高處??此茋澜z合縫的書架內藏機關,,可旋轉打開,露出后面的小室,。小室有窗,也有書架和密密麻麻的書,,閱讀者可在里面閱讀,,遠離喧囂,。
參觀普隆克廳需要買票,成年人票價7歐元(約合53元人民幣),。盡管如此,,售票處仍經常排著長隊。目前,,普隆克廳正在舉行中世紀到文藝復興過渡時期的哈布斯堡王朝統(tǒng)治者,、有“最后的騎士”之稱的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特展。
奧地利國家圖書館管理收集本國所有出版物,,也收集境外出版的與奧地利相關的圖書,。目前館藏圖書和其他物品共740萬件,包括各類圖書報刊,、善本手稿,、古版書、音像制品等,,其中不乏舉世聞名的珍品,,如《維也納藥學大綱》、42行《圣經》原印本書,,以及莫扎特,、貝多芬、海頓等人的樂譜手稿等,。
對于藏書,、服務和社會三者的關系,奧地利國家圖書館數字部負責人克麗斯塔·米勒說:“藏書是我們的核心,,那些獨特的歷史文獻是我們的優(yōu)勢,;與此同時,我們當然要提供服務,,比如通過數字圖書館,、通過舉辦展覽和教育活動讓公眾更容易地獲取信息;學生,、研究者,、大眾、圖書館各個領域的專家通過這些平臺形成社群,,交流互動,。”
米勒說,,在過去,,圖書的保護與使用是矛盾的,要想保護就得少用,,要想使用就得冒損壞的風險,。但通過數字化推廣,,圖書館可把圖書內容放到網絡上,無數人可同時閱讀,,而無需把文獻從控溫控濕的環(huán)境里拿出來,。
據米勒介紹,奧地利報紙在線項目是全世界兩大報紙數字化項目之一(另一個在澳大利亞),,已有2000萬張報紙頁面被掃描成數字版本,,每天有3000名讀者到數字閱覽室在線閱讀。這些報紙以德文為主,,也有意大利文,、捷克文、斯洛伐克文等其他文字,。
米勒說,,讀者的興趣非常廣泛,包括政治,、經濟,、天氣和日常生活,很多人還設法追溯家族的歷史,,比如查到某位高祖曾開過餐館之類的信息,。
“保護文化遺產是國家圖書館的責任,但只有得到使用——人們不斷地去閱讀這些歷史文獻,,形成新的思想,,寫出新的文字——文化遺產才真正稱得上文化遺產?!泵桌照f,。
原標題:走進奧地利國家圖書館這是4月18日在奧地利維也納拍攝的奧地利國家圖書館的普隆克廳。奧地利國家圖書館普隆克廳1730年正式完工,,被視為全球最美麗的古老圖書室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