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洛杉磯6月13日電 特寫:太空旅行什么樣?——美載人太空艙實物模型初體驗
新華社記者譚晶晶
隨著飛行器從“發(fā)射場”騰空而起,太空艙內座椅推背感越來越強,地面的景色漸漸模糊,,最終消失在大氣層中?!按┰健钡厍虼髿鈱优c太空的邊界線,,透過落地舷窗,蔚藍的地球和深邃美麗的太空盡收眼底……
這是記者近日登上美國藍色起源公司“新謝潑德”載人太空艙實物模型,,在地面上體驗了一回長約11分鐘的模擬“太空之旅”,。
乘坐飛船遨游太空是許多人的夢想。以往遨游太空的都是專業(yè)宇航員,隨著商業(yè)航天的發(fā)展,,普通人也即將有機會體驗太空旅行,。在美國亞馬遜公司日前主辦的全球人工智能會議期間,美國藍色起源公司展出多次成功試飛并回收的“新謝潑德”太空艙實物模型,,并提供“太空試飛”模擬體驗,。參與者排起長隊,提前數日預約才有機會“登船”,。
藍色起源由亞馬遜公司創(chuàng)始人杰夫·貝索斯于2000年創(chuàng)辦,,這家新興航天私企以提高太空旅行的安全性并降低其成本為使命。其設計的集火箭和載人艙于一體的“新謝潑德”飛行器主要目標是將人類送到地球亞軌道旅行,。亞軌道一般是指距地面20公里到100公里的區(qū)域,,處于現有飛機的最高飛行高度和衛(wèi)星的最低軌道高度之間。目前,,“新謝潑德”已執(zhí)行11次試飛任務,。公司計劃在今年年底之前執(zhí)行首次載人飛行。
記者在現場看到,,“新謝潑德”載人艙小巧精致,,設計精密,艙內可容納6名乘客,,6扇高1.1米,、寬0.73米的落地觀景舷窗格外吸引眼球。據介紹,,觀景舷窗的面積約為波音747飛機舷窗的3倍,。6個黑色座椅呈平躺設計,具備減震緩沖功能,,在艙內排列成一個圓形,。
試飛體驗免去了正式太空旅行前的針對性訓練。據介紹,,將來前往太空的乘客要提前一天進行培訓,,包括安全須知、艙內活動模擬,、通訊,、失重狀態(tài)下的操作等,。
落座后,,倒計時提示火箭即將“升空”。座椅前的液晶屏展示了火箭點火,、發(fā)射,、升空的畫面,并顯示飛行器高度、速度等實時數據,。耳邊是燃料助推的轟鳴聲,。
幾分鐘后,液晶顯示屏提示火箭助推引擎熄滅,,箭船分離,。艙內語音提示系統告知,飛行器已到達100公里以上高度,,已進入太空,。根據國際公認的標準,地球大氣層和外太空之間的邊界為地球表面以上約100公里,。
此時,,飛行器進入“失重”狀態(tài),乘客有約4分鐘的時間可以解開安全帶并在太空艙里“飄浮”,。
在太空中短暫“自由飛行”后,,載人艙在降落傘的緩沖下開始“返回”地面,有類似乘坐過山車時自由落體的感覺,。舷窗外的景色漸漸熟悉,。“著陸”前,,載人艙進一步降速,,確保乘客最終安全“著陸”。
語音提示系統告知,,在載人艙“落地”前,,火箭已先行“返回”,垂直“降落”在目標著陸場,。
在載人艙實物模型擔任講解的藍色起源工程師吉米·沙恩告訴新華社記者,,“新謝潑德”載人飛行最大的難點在于整個系統可重復使用的能力,既要保證硬件系統的穩(wěn)定性,,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和精力維護,,同時要確保載人飛行的安全性。
“太空旅行新時代即將開啟,,希望太空艙可以帶我們一起去探索奇妙而未知的世界,。”沙恩笑著說,。
新華社洛杉磯3月5日電(記者譚晶晶)在美國載人版“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順利對接后,,空間站的3名宇航員5日恢復了正常作業(yè)。按計劃,,“龍”飛船將于8日脫離空間站返回地球
新華社洛杉磯3月8日電(記者 譚晶晶)在國際空間站停留5天后,,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首艘載人版“龍”飛船8日凌晨脫離空間站,,并于6個多小時后順利濺落在預定的大西洋海域,完成首次試飛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