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泰國清邁7月12日電 通訊:泰國寺廟里的古文字傳承課堂
新華社記者楊舟
泰國清邁著名旅游景點帕辛寺里有一所小學,,小學前樹立著一個用泰文,、蘭納文和英文書寫的木牌,上面寫著“蘭納語言,、習俗和文學學習中心”,。
這里是當?shù)匾粋€教授清邁古老文字蘭納文的課堂。
公元13世紀至18世紀,,在今泰國北部曾存在一個以清邁為中心的蘭納王國,中國史書上稱“八百媳婦國”,,蘭納文就是這個王國使用的文字,。作為一種地方性文字,蘭納文在近代走向衰落,。清邁城內(nèi)仍有許多用蘭納文書寫的牌匾,,能識者卻寥寥無幾。
每周日上午,,72歲的清邁華裔都實和他的同事們就利用這所小學的教室,,為前來學習蘭納文的人們上課。
“帕辛寺的蘭納文課堂始于1966年,,我是第一批學生,。”7月初的一個周日上午,,都實在上課前向記者介紹說,,“我當時是一名師范學校學生,覺得這個文字特別有意思,,在這里學了三四年,。”
都實從師范學校畢業(yè)后成為一名小學教師,。他一直熱衷于傳播蘭納文,,退休后成為一名志愿者老師,在帕辛寺教蘭納文,。
帕辛寺的蘭納文課堂一直堅持免費對社會各界開放,,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三個班,,初級教入門字母,,中高級則由老師帶著閱讀泰北地區(qū)的蘭納文歷史材料,每個班有兩三名志愿者老師教導,,這些老師年齡都在60歲以上,。
當天,初級班的教室里坐滿了人,,年齡不一,,有僧有俗,他們都認真地聽著老師講解,,努力學習先人留下的文字字母,。
都實教的是中級班。上課前,,他先讓學生交作業(yè),,再分發(fā)素材供學生閱讀,學生們整齊地讀出蘭納文記載的清邁舊稱,,“諾武里西那空萍清邁”,。
學生阿桂是一名49歲的音樂老師,自己在家教兒童泰國北部傳統(tǒng)樂器,。她說,,她會把在這里學到的蘭納文教給她的學生。
“我希望它能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卑⒐鹫f,“否則今后我們只能找外國研究人員學習清邁的傳統(tǒng)文字,,那會很悲哀,。”
43歲的雅那拉洛在泰國國家檔案館工作,。在這里學習蘭納文后,,她能直接看懂一些歷史材料,這對她的工作大有裨益,,也成為她堅持學習的動力,。
都實說,往年初級班只有10余人,,今年達到40多人,,有學生、公務(wù)員,、商人,、僧人等,。“我們一定要把蘭納文傳承下去,?!?/p>
今年6月底至7月初,泰國北部清邁,、南奔,、南邦、夜豐頌四府在清邁國際會展中心舉辦蘭納博覽會展銷當?shù)禺a(chǎn)品,,帕辛寺蘭納文課堂的另一名志愿者老師,、79歲的陳茂芝被邀請到場展示蘭納文。
身為華裔的陳茂芝不僅向泰國民眾介紹這種古老文字,,也想向中國游客講述這種文字的歷史,。在位于展會一角的小桌子上,他擺上寫有中泰兩種語言的小牌子:“我會寫泰北古文字,,可以寫出你的名字”,,吸引不少中國游客和泰國民眾前來詢問。每當有人前來,,他會熱情地拿出黃色的紙,,一筆一畫用蘭納文寫出對方的名字。
陳茂芝告訴記者,,蘭納文與中國西雙版納老傣文、緬甸撣邦景棟傣痕文大同小異,。近日,,他找到中國西雙版納老傣文的字母歌視頻等素材,準備用作他的教學材料,。
蘭納文在清邁乃至泰國北部已經(jīng)瀕危,,看到西雙版納老傣文在中國還用于日常溝通,還有鮮活的生命力,,陳茂芝說:“我很高興,。”
新華社泰國清邁7月6日電(記者楊舟 汪瑾)為期兩天的“大熊貓和它的故鄉(xiāng)”攝影展6日在泰國清邁動物園大熊貓館開幕。此次攝影展共展出中國四川攝影師周孟棋拍攝的數(shù)十幅大熊貓照片
新華社泰國清邁4月27日電(陳家寶)泰國旅游部門官員26日在清邁表示,,泰國正致力于推廣美食旅游,將該國打造成東盟美食中心,,以升級游客的旅游體驗,,開發(fā)更多旅游產(chǎn)品,增加旅游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