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東京7月13日電(記者郭丹)“十竹齋箋譜雕版水印展”13日在東京舉行,展出來自中國南京十竹齋的120余幅復刻箋譜作品,,受到日本文化學者的重視。
據十竹齋畫院董事長陳衛(wèi)國介紹,,約400年前,十竹齋創(chuàng)始人胡正言在南京發(fā)明了饾版與拱花技術,,更使傳統的印刷術從簡單的二維時代進入色彩豐富,、層次多的立體三維印刷時代。此次復刻的箋譜作品,,是以中國國家圖書館館藏中國學者鄭振鐸捐明代初刻版為底本,,歷時3年完成的,力求最大程度呈現原版箋譜的精美樣貌,,日前已被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
“十竹齋發(fā)明了饾版與拱花技術,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套版水印技術,,也是傳統木刻雕版技術的頂峰,。”南京饾版與拱花水印木刻講習所所長薛冰對記者說,,“十竹齋箋譜傳入日本后,,直接促使日本浮世繪在圖案的精美程度及工藝上的精細程度上有了質的飛躍,是浮世繪前,、后期變革的一個重要因素,。”
薛冰介紹說,,十竹齋與日本有著悠久的文化交流歷史,。據《日本江戶時代中國畫譜傳入考》記載,在公元18世紀前后100年間,,近百套十竹齋作品傳入日本,,深受日本文化愛好者的喜愛,是當時日本文人追求優(yōu)雅東方生活的標志,。
本次展覽為期兩天,。中國駐日本大使館文化參贊石永菁,、日中文化交流促進會理事長劉洪友、日本前內閣大臣自見莊三郎等中日文化界近200名友好人士13日前來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