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堪培拉11月6日電? 通訊:了解中國,,從印刷術和地動儀開始
新華社記者白旭 岳東興
從紙傘到商船,,從雕版印刷到織布機,,從投石器到地動儀再到蹴鞠,澳大利亞中小學生對中國古代文化的了解超乎想象,。
6日,,來自堪培拉15所中小學校的87名學生憑借他們的手工作品在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獲得了“熊貓競賽”的獎品。
活動主辦方,、澳中友好協(xié)會首都地區(qū)分會主席卡羅爾·凱爾說:“每年我們的主題都不同,,但都和中國相關,學生們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可以了解到中國的不同方面,,做了調研之后也會對某一個領域更加感興趣,。去年的主題是‘中國古典樂器’,,而今年是‘中國古代發(fā)明’。我知道中國的古代發(fā)明不僅是‘四大發(fā)明’,,因此學生們有很大的創(chuàng)作空間,。”
凱爾說,,今年他們收到了500余件參賽作品,。她認為,學習另一種文化可以開闊眼界,,更好地了解世界,。
12歲的納撒尼爾·瑟庫姆是莫森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他做了一個雕版印刷器,,并用其印出“印刷術是中國發(fā)明的”這幾個漢字,。他說自己對中國的興趣開始于幼兒園時期,他現在已經學了六七年中文了,。
“我們覺得他從小學習一門外語是非常好的,,”瑟庫姆的爸爸基思·瑟庫姆說,“開始得越早,,學得越扎實,。”
薩曼莎·格雷今年8歲,,她的作品是一個滿載“絲綢和瓷器”的紙船,。“她用了大約一個月的時間完成這個作品,?!彼膵寢屨f。她表示自己和孩子一起學到了很多知識,,比如中國古代造船術以及古代中國與海外通商的歷史,。
格雷的哥哥肯尼思也來自莫森小學,他獲得了此次競賽的特等獎,。他的作品是一個涂有金漆的地動儀,,是仿照中國東漢科學家張衡的地動儀而做的?!爸袊且粋€發(fā)展很快的國家,,有很多很有意思的發(fā)明?!彼f,。
2019年5月15日上午,,重慶大坪醫(yī)院臨床營養(yǎng)科在門診大廳舉辦第五屆 “全民營養(yǎng)周”大型義診活動。 中國營養(yǎng)學會供圖 “兒子剛上小學,,體重已經35公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