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29日電 (國際觀察)“諾曼底模式”峰會能否打破烏克蘭問題堅冰
新華社記者王晨笛
“諾曼底模式”四國(俄羅斯,、烏克蘭,、德國、法國)峰會將于12月9日舉行,。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歐安組織)特別代表薩伊迪克11月27日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表示,,峰會前設定的工作已經完成。
分析人士認為,,時隔3年,,“諾曼底模式”四國峰會再次召開的時機終于成熟,各方釋放積極信號,,烏克蘭問題或將迎來轉機,。不過,解決這一問題不可能“一蹴而就”,,各方未來需要在管控分歧等方面付出更多努力,。
時機成熟
“諾曼底模式”始于2014年6月。當時法國借紀念諾曼底登陸70周年之機,,邀請俄羅斯,、德國、烏克蘭領導人在諾曼底就烏克蘭局勢進行磋商,,開創(chuàng)這一機制,。此后,四國曾多次舉行各層級磋商,,但最高層級的領導人會議自上次于2016年在德國柏林舉行后,,因各方在烏東部問題上分歧較大一直未能再舉行。
近一段時間來,,德法兩國積極斡旋,,通過領導人通電話、高級官員會談等方式對俄烏雙方做工作,,力促“諾曼底模式”四國峰會早日舉行,。
10月1日,由俄羅斯,、烏克蘭及歐安組織組成的烏克蘭問題三方聯(lián)絡小組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就烏東部頓巴斯地區(qū)按照“施泰因邁爾模式”舉行選舉,、給予該地區(qū)特殊地位以及從沖突點撤軍達成一致意見。10月29日和11月9日,,烏東部沖突雙方在盧甘斯克州的佐洛托耶地區(qū)和頓涅茨克州靠近波格丹諾夫卡和彼得羅夫斯科耶的軍事接觸區(qū)先后撤軍,。這些為召開“諾曼底模式”四國峰會創(chuàng)造了條件。
同時,,俄烏雙方最近也釋放積極信號,,為峰會創(chuàng)造氛圍,。11月18日,俄羅斯將去年扣押的3艘烏克蘭海軍船只歸還烏克蘭,。俄羅斯天然氣工業(yè)公司當天也向烏克蘭石油天然氣公司提議雙方延長供氣合同一年或者簽署新合同,。俄國家杜馬(議會下院)能源委員會稱此舉是“迎接兩國關系新篇章的堅實一步”。
烏克蘭外長普里斯泰科19日表示,,烏克蘭代表團將以“開放的心態(tài)”與各方展開討論,。為使峰會取得實質性進展,烏方愿接受“合理妥協(xié)”,。
分析人士認為,,自2014年烏克蘭危機爆發(fā)以來,其消極影響已嚴重“拖累”了歐洲,、俄羅斯和烏克蘭多年,,各方希望通過此次峰會取得突破的意愿越來越強烈。對烏克蘭來說,,實現(xiàn)國家和平與穩(wěn)定是重中之重,。對俄羅斯和歐洲來說,因烏克蘭問題導致的制裁對雙方經濟造成了嚴重傷害,。當前的歐盟對俄制裁即將于2020年1月底到期,,解決烏克蘭問題有助于雙方在制裁問題上取得突破。
任重道遠
據報道,,在即將舉行的此次“諾曼底模式”四國峰會上,,各方將就頓巴斯地區(qū)特殊地位、被扣押人員釋放,、烏東部?;稹醵磉吘晨刂茩嗟葐栴}進行談判,。
相關方面對此次會議表示期待,。俄國家杜馬(議會下院)獨聯(lián)體事務委員會主席卡拉什尼科夫表示,目前舉行峰會的所有條件已得到滿足,,各方舉動為峰會的舉行鋪平了道路,,相信這次會議將帶來成果。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里尼說,,此次峰會將是“鞏固既有成果,、取得更大進展”的重要機會。
不過分析人士認為,,烏克蘭問題不可能僅靠一次會議就得到完全解決,,各方未來需要在管控分歧、克服外部勢力影響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俄《生意人報》評論說,,前期準備階段順利并不能代表未來談判就是一片坦途。雖然各方就烏東部相關地區(qū)特殊地位問題達成了一定共識,,但此問題在烏國內仍要面臨法律挑戰(zhàn),。同時,俄烏雙方也在釋放被扣押人員問題上分歧嚴重,。
在外部影響中,,美國因素不可忽視。美國國務院發(fā)言人奧爾塔格斯27日表示,,美國歡迎烏克蘭走出“艱難一步”,,將同盟友一道向俄羅斯施壓,迫使其履行明斯克協(xié)議,。分析人士認為,,美方這一表態(tài)表明,其或將利用自身影響力將此次會議引向對俄施壓的方向,,而這可能導致峰會氣氛變得對立,,不利于取得成果。
新華社基輔7月7日電(記者陳俊鋒 鐘忠)烏克蘭總統(tǒng)澤連斯基7日在烏南部港口城市敖德薩視察了由烏克蘭和美國主導進行的“海上微風-2019”聯(lián)合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