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為止,,圍繞國會山騷亂,,美國民主、共和兩黨態(tài)度涇渭分明,。民調顯示,,兩黨支持者對騷亂事件的態(tài)度也呈現不小分歧,。《華盛頓郵報》和馬里蘭大學最近聯合民調顯示,,78%的民主黨人認為抗議者是暴力的,,僅有26%的共和黨人認同這一點。
對立加劇
近年來,,美國黨派斗爭日趨尖銳,,導致民眾對立情緒愈加激烈,國會山騷亂事件標志著美國社會自上而下的分裂達到新高,。一年后,,這種極化與撕裂不僅沒有緩解,反而走向更危險的態(tài)勢,,無處不在的“否決政治”甚至讓國家運行陷入困境,。
一年來,,由民主黨人提出的警務改革、選舉法改革,、控槍措施,、經濟支出計劃等關鍵法案都很難得到共和黨人支持。這些法案雖能在民主黨掌控的眾議院以幾乎按黨派劃線的投票結果“涉險”通過,,但在兩黨各有50席的參議院卻難以取得突破,,往往陷入僵局。
愛爾蘭國家廣播電視公司評論指出,,盡管總統(tǒng)拜登呼吁團結和兩黨合作,,但國會比此前更加分裂。
分析人士認為,,過去國會立法僵局主要源于兩黨議員的意識形態(tài)差異或來自外部特殊利益集團的游說壓力,,如今卻是基于盲目的黨派對立,這對立法程序造成更大威脅,。
資料圖片:2021年1月6日拍攝的電視畫面顯示,,美國華盛頓國會大廈內的工作人員應對闖入者。新華社記者劉杰攝
兩黨在國會山上的激烈對抗也影響了民眾對政治議程的看法,,加劇民意對立,。比如大量民主黨選民認為,共和黨“淪為”被特朗普支配的政黨,;而不少共和黨選民覺得,,拜登政府不遺余力攻擊共和黨,加深了他們對民主黨的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