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國分旱季、雨季,野外考古只能在旱季進行,。這段時間十分寶貴,,考古工作者們除了吃飯、睡覺,,其余時間都一心撲在工作上,,每天野外工作時間超過10個小時。大家頂著炎熱的天氣,,用長衣長褲“武裝”自己,,避免因遭蚊蟲叮咬而感染登革熱。雨季來臨,,我們便在又熱又潮的環(huán)境里進行室內(nèi)整理,。對于這樣艱苦的工作條件,大家從未有過怨言,,每項計劃都能如期完成,,這種工作精神也贏得了孟加拉國同行的尊敬。
每當我提著行李返回考古營地,,我們的房間總是被打掃得一塵不染,,此時,一股暖流涌起,,如同回家,。在工地上,與孟加拉國同事一一握手,、擁抱,,氣氛立即歡快起來,心思也會變得單純,,這是職業(yè)考古人的幸福時刻,。
素非教授是孟加拉國著名的考古學家,任聯(lián)合考古隊孟方領(lǐng)隊,。每次出行,,他總是為我準備一大袋當?shù)匾魳饭獗P,并用油性筆細心地標出曲名,。我們一同欣賞那些動人的音樂,,遇到泰戈爾作的曲子,素非教授都會特別提示我,。
野外探訪途中,,我們經(jīng)常得到軍警的沿途護衛(wèi)。素非教授說,,你們在為人類工作,,是我們國家的貴賓,,應該受到這樣的保護。孟加拉國警官對中國人的友好發(fā)自內(nèi)心,,他們的專業(yè)素質(zhì)和對我們生命安全的珍視,,讓我永遠心存感激。
在孟加拉國工作了這么長時間,,鄉(xiāng)村的陰晴雨晦,、一鋤一鏟的枯燥工作、刻板日常中的靈光乍現(xiàn),,皆成為生命中的殊勝因緣,。幾年來,我和我的孟加拉國同事們從陌生到熟悉,,在工作中建立了深厚的情誼,。納提什瓦這個小村,也成為我事業(yè)和人生的一部分,。
版式設計:蔡華偉
《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