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28日電在西方制裁切斷俄羅斯向海外債權人支付渠道的情況下,,6月26日過后,,俄羅斯兩筆外匯債券大約1億美元應付利息的30天寬限期結束,。美國《華爾街日報》26日援引債券持有人消息報道,,俄方沒有支付相關款項,意味著將構成違約,。
俄羅斯財政部長安東·西盧安諾夫早前指出,,歐洲聯(lián)盟和美國給俄方償還外債人為制造障礙,故意給俄羅斯貼上“違約”標簽,,眼下情況堪稱“鬧劇”,。
3月24日,,工作人員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歐盟總部整理美國國旗,。新華社記者張鋮攝
人為制造障礙
按照西方媒體的說法,俄羅斯上一次“外債違約”可追溯至1918年,,當時蘇維埃俄國宣布廢除沙皇和臨時政府的巨額外債,。1998年,俄羅斯暴發(fā)金融危機,,盧布崩盤,,時任總統(tǒng)鮑里斯·葉利欽領導的政府對內違約400億美元債務,但也及時償還外債,。
這一次不同,。俄羅斯從石油和天然氣出口獲得大筆收入,外債規(guī)模相對俄經濟總量相當小,,絕非“還不起”,。然而,西方制裁幾乎把俄羅斯排除在全球金融體系之外,,給俄方設置了難以克服的支付障礙,。
“這是非常、非常罕見的情況,。一個原本有償付能力的政府被外國政府逼迫發(fā)生違約,,”美國投資管理企業(yè)盧米斯-塞爾斯公司高級主權債務分析師哈桑·馬利克說,,“這會成為歷史上具分水嶺意義的違約事件之一,。”
這是2月25日在俄羅斯莫斯科拍攝的俄羅斯央行,。新華社發(fā)
彭博社報道,一般情況下,,由國際評級機構正式宣告某國主權債務違約,,但歐盟對俄制裁導致評級機構撤銷對俄羅斯實體的評級,。26日寬限到期的債券相關文件中規(guī)定,如果四分之一債券的持有人贊同,,持有人可自行宣告發(fā)生“違約事件”,。
俄羅斯近幾個月想方設法以迂回方式向債券持有人支付款項,并于上周宣布將用盧布償付400億美元主權債務,。
俄財長西盧安諾夫23日說,,外國代理銀行拒絕執(zhí)行俄外匯訂單,對俄方而言是“不可抗力”,,迫使俄方改用盧布結算,。歐盟和美國給俄方償還外債人為制造障礙,將對全球金融體系產生重大影響,,對西方金融基礎設施的信任將不復存在,。
這是3月24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拍攝的盧布鈔票,。新華社記者白雪騏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