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斯克城市景觀。賴霍·布魯耶攝
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景色旖旎,、建筑恢弘。坐落于斯維斯洛奇河畔的楊卡·庫帕拉國家文學博物館,,是白俄羅斯著名詩人,、劇作家和翻譯家楊卡·庫帕拉的故居,也是明斯克的一張“文化名片”,。
庫帕拉是20世紀白俄羅斯新文學奠基人之一,,被譽為“民族復興的先知”和“人民詩人”,他的作品凝聚著厚重的文化價值和抒情傳統(tǒng),,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的校園內(nèi),由中國雕塑家吳為山創(chuàng)作的庫帕拉像,吸引著人們駐足欣賞,、瞻仰,。在白俄羅斯國立模范劇院,每年戲劇季的開幕演出都是庫帕拉的喜劇作品《巴普林卡》,,也足見這位文學家在白俄羅斯民眾心中的重要位置,。
于苦難中釋放文學力量
庫帕拉于1882年出生于明斯克省的一個佃農(nóng)家庭。童年時的他,,受熱愛音樂與文學的母親影響,,不僅學會了演奏小提琴和東斯拉夫民間樂器扎列卡,對歷史悠久的民間口頭文學,、基輔羅斯文學等也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他大量閱讀白俄羅斯作家杜寧—馬爾欽凱維奇、博古舍維奇和波蘭詩人斯洛瓦茨基,、密茨凱維奇等人的作品,。
庫帕拉曾在詩歌中這樣回憶當?shù)孛癖娫诠?jié)日期間采摘鳳尾草的場景:“去采摘那種命運的野草吧”“在黑暗的森林里,在清潔的田地上”“用熱情的眼淚——寶石似的眼淚,!等待著它開花結(jié)果——那幸福來臨,,從清晨直到黃昏”。詩作寥寥數(shù)句,,描繪出鄉(xiāng)村生活的寧靜與和諧,,寄托著人們對美好未來的期許與盼望,即使物質(zhì)生活貧瘠,,也不能遮蔽人民對高尚精神的追求,。
1902年,庫帕拉家中遭遇不幸,。父親突然離世,,病魔又帶走了3位兄妹。痛失至親的悲傷與疾苦,,使庫帕拉肩負起家庭的重擔,,飽嘗人世間的漂泊與艱難。他先后從事過家庭教師,、法庭文書,、林區(qū)工人,、店員,、雜役等工作,底層生活的歷練促使他思考白俄羅斯人民的苦難與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