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動漫集團發(fā)展研究部主任 宋磊
近日發(fā)布的《中國網絡漫畫出版發(fā)展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年底,,中國各大網站漫畫作品總量有15萬部左右,,網絡漫畫作者9萬多人,,漫畫點擊量達2000億次,,用戶規(guī)模達7000萬,。
總的來看,,我國網絡漫畫市場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產量高,、產值偏低,。據統(tǒng)計,,2015年我國漫畫產業(yè)產值不到100億元,網絡漫畫產值約占1/10,。相比之下,,北美網絡漫畫市場規(guī)模達到9000萬美元,是中國市場的近7倍,。這說明在中國,,網絡漫畫作為泛娛樂產業(yè)IP源頭的測試價值,遠大于其作為產品本身的價值,。
二是漫畫產業(yè)的重心,,正在迅速從紙質漫畫轉移到網絡漫畫上來。一方面,,這里匯集了眾多的作者和作品,。以知名網絡漫畫平臺有妖氣為例,連載作品達4萬部,,常駐漫畫家近2萬名,,平均月更新作品7000部。另一方面,,這里匯集了眾多的消費者和粉絲,。例如,快看漫畫短短兩年間已吸引5300萬用戶,,其中月活躍用戶2010萬,,日活躍用戶644萬,。
三是網絡漫畫的內容及傳播渠道,正在迅速從價值洼地向價值高地轉移,。近年來,,在資本的瘋狂涌入下,網絡漫畫內容及平臺的價值水漲船高,,仿佛從原來的廉價處女地,,一躍成為蓋滿豪華別墅的高檔社區(qū)。但是應該看到,,網絡漫畫的內容創(chuàng)作水平與市場價值提升并不匹配,,用戶粘性及消費轉化率也沒有想象中那么高。換句話說,,這些被資本捧起來的豪華別墅,,很可能成為“鬼屋”。當事物以遠超其價值的價格被交易的時候,,就產生了泡沫,。當沒有下一輪資金愿意接盤的時候,這些泡沫就會破裂,。換言之,,目前國內網絡漫畫的價值普遍被高估了。
這種高估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們缺乏對網絡漫畫價值除去點擊量以外的考核標準,。資本愿意相信點擊量的邏輯是,點擊量代表品牌的粉絲數量,,而互聯網模式的核心就是粉絲經濟,,從粉絲身上挖掘各方面的價值。這種單一評價體系忽視了作品質量,,故不能全面衡量一個品牌的價值,。同時,這種單一評價體系還帶來了網絡點擊量數據造假等問題,。
例如,,網絡平臺推薦的“頭部”漫畫作品。從題材上看,,很多都是成人魔幻主題,。這是日本漫畫中一種常見的世界觀構建和編劇方式。從創(chuàng)作風格上看,,無論是人物造型還是場景設計,,很多都在自覺不自覺地模仿日本審美風格。原因很簡單,日本漫畫對中國漫畫讀者的影響很大,,用這樣的風格畫出來,,編這樣的故事,市場好,,有人看,。從商業(yè)角度看,,這類作品的涌現是市場調配的結果,,我們應當承認。但從文化建設角度看,,這類作品的充斥,,不利于中國故事、中國形象,、中國精神,、中國文化的表現,也不利于漫畫作者形成獨立創(chuàng)作風格,。也就是說,,以點擊量為單一考量,很大程度上是在鼓勵漫畫作者迎合受眾和市場需求,,用資本綁架了個性成長和思考能力,。而這種個性和思考,實際上才是漫畫作為文藝作品更應該被重視的東西,。
近年來,,我們一直在重提文藝作品的評論問題,認為要建立人民評價,、專家評價,、市場檢驗三位一體的評價體系。網絡文藝更是如此,。點擊量重要么,?當然重要,因為它代表了市場檢驗的一部分,。但我們顯然不能迷信點擊量,,而要綜合去看。這其實是對投資者更負責的一種評價方式,。因為只有具有個性和思考,、建立在人民生活基礎之上的好內容,才能讓一部網絡漫畫經得起時間檢驗,,成為真正值得投資的品牌,。否則,它便只能是過眼云煙,曇花一現,。(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