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至2012年期間,印尼計劃向全國民眾發(fā)放新一代電子身份證,相關項目總耗資約4.5億美元,,然而其中1.7億美元遭人“中飽私囊”,超過總資金的三分之一,。這樁腐敗案多次登上印尼媒體頭條,,受到廣泛關注。
此案是印尼懲治腐敗委員會的重點調查案件之一,,嫌疑矛頭直指司法部長,、國會議長、前內政部長,、兩名省長等政要,,涉案人員多達大約80人。
路透社援引印尼懲治腐敗委員會的一份起訴書報道,,涉案官員被指曾多次在一間議會辦公室內“瓜分錢財”,,金額從5000美元至550萬美元不等。
一名正在受審的印尼商人曾供稱,,他向內政部官員行賄,,以確保某些公司能夠拿下相關合同;還向多名議員行賄,,換取他們在政府和議會進行游說。
印尼懲治腐敗委員會10日對牽涉這樁腐敗案的國會議長塞特亞·諾萬托下達一道旅行禁令,,規(guī)定他6個月內不得出國,。
諾韋爾11日遭潑酸液后,懲治腐敗委員會在一份聲明中強烈譴責這起襲擊事件,,并表示“絕不會停止反腐斗爭”,。該委員會官員勞德·謝里夫說,將要求警方為反腐調查人員提供更多保護,。(楊舒怡)(新華社專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