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們的生活過得好了,,便想著充分利用好手里的閑錢,比如為自己和家人買份保險,,防范風險圖個心安,。很多保險機構(gòu)也看準商機主動提供上門服務,這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近日,,湖北的小金就發(fā)現(xiàn)自己被自稱是中國平安人壽保險公司保險代理人的鄰居胡某給騙了。
據(jù)悉,,胡某2013年10月18日進入中國平安人壽保險公司湖北分公司成為保險代理人,,2014年1月,胡某在自己所住小區(qū)做宣傳時認識了小區(qū)街坊小金,,并于同年10月說服小金簽訂了一份17萬元的理財合同,,約定一年到期。出于對平安人壽保險這種大公司以及胡某這位熟人的信任,次年2月和4月,,小金又先后與他簽訂了11萬元,、10萬元的委托理財協(xié)議。
然而,,2015年4月29日,,胡某從保險公司離職,但他卻依然打著平安人壽保險代理人的旗號騙取街坊鄰居來買“保險”,,實際上那些投資款都落入了他自己的腰包,。為了讓合同看起來更像,他特意從網(wǎng)上搜索到委托代理理財協(xié)議合同樣本并加以修改,,還找人偽造了一枚“中國平安人壽保險集團代理合同專用章”,,用此假章在虛假合同上蓋章。
通過這些伎倆,,胡某10個月偽造8-10份合同,,相繼騙取3位街坊近60萬元。據(jù)悉,,把投資款騙到手后,,胡某打算用于自己投資,等賺錢后再返還她們本錢,,自己從中得利,。結(jié)果這些錢7萬被用來還了信用卡,11萬被他用來買了彩票,,炒白銀又虧去9萬多元,,剩下的錢都用來個人消費了。直到其中一位鄰居的理財新產(chǎn)品到期了而胡某沒還錢,,事情才徹底敗露。
近日,,胡某因合同詐騙罪被江漢區(qū)檢察院提起公訴,。對此,專業(yè)人士提醒稱,,千萬不要輕信上門的投資理財服務,,如果真的動了心,最好簽合同前去金融業(yè)務公司實地考證,,并認真核實合同的真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