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謝文英)“經(jīng)營者不得以排擠競爭對手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產(chǎn)品”,這條寫于反不正當競爭法中的內容在該法修訂草案二審稿中被刪除了,。多位參加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近日在審議該草案時提出質疑,,建議恢復條款,或者補充兜底條款。
吳曉靈委員說,最近一段時間,由于共享單車無序投放和競爭給社會帶來一些問題,,企業(yè)在發(fā)展過程中不計成本地砸錢,擠掉一些小資本,、小企業(yè)的發(fā)展空間,,這種現(xiàn)象不值得鼓勵。這種不計成本競相投入生產(chǎn),,本身也是對社會資源的一種浪費,。依法淘汰過剩產(chǎn)能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一個企業(yè)如果長期不能在財務上可持續(xù)的話,,不應該占用社會的資源,。
鑒于此,吳曉靈提出兩點建議:首先,,不要讓資本太任性,,不要讓大資本過分地擠兌小資本。第二,,要合理地,、細水長流地利用我們的社會資源,而不能讓資本這樣任性地去揮霍社會資源,。從這兩點出發(fā),,吳曉靈認為,不具備社會支配地位的企業(yè),,用低于成本的價格去排擠競爭對手,,也是一種不正當競爭,建議法律委考慮能否恢復該條款,。
“無論是現(xiàn)在的一些共享類經(jīng)濟競爭領域,,還是一些地域企業(yè)與外地企業(yè)的經(jīng)營競爭中,以低價競爭排擠其他企業(yè),、外地企業(yè)等行為,,都給市場競爭和市場秩序帶來了非常嚴重的后果,也影響消費者的選擇權和利益,?!蓖鮿偽瘑T說。
實際上,,在市場中為了排擠對手以低于成本價銷售的行為比比皆是,,而且這些行為的實施者往往是大企業(yè),受害者往往是中小企業(yè),。王剛表示,,反不正當競爭法一個關鍵內容就是明確界定不正當競爭行為。以排擠對手為目的的低價銷售行為是最明顯的不正當競爭行為,,草案里反倒不說了,。
“在草案一審稿中,盡管對不正當競爭行為規(guī)定得不是很全面,,但是有一個兜底條款,,就是第15條,針對第2條規(guī)定的一個授權,,國務院有關部門對不清楚的可以提出認定,。這次我們把第15條刪除了,問題就來了,,就沒有兜底了,。”王剛說,,既然沒有兜底,,那么草案對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規(guī)定就要仔細斟酌,要規(guī)定得比較全面,,否則就要漏?,F(xiàn)實中遇到的問題就會失去認定依據(jù)。
對此,,王剛建議草案對不正當競爭行為有更詳細的規(guī)定,,或者把第15條的意思換一種方式在這里表達,因為無論怎么規(guī)定可能都不會非常全面,,有一個兜底也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