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彭延媛):9月8日,第13屆全運會將在天津落下帷幕,。本屆賽事推出了大量的改革創(chuàng)新舉措,,包括增加了19個群眾體育項目,邀請華人華僑參賽,,鼓勵跨單位組隊,,實施教練員激勵政策等等。那么,,這些改革措施執(zhí)行得如何,?是否達到了效果呢?
10歲時為治病移居美國的石晶,,曾代表美國參加里約奧運會,。如今,他以華人選手身份參加全運會射擊比賽——這位軟件工程師終于彌補了多年遺憾:“我出生在天津,能回天津參加一屆全國運動會,,尤其還是我喜歡的50米手槍比賽,,真是非常難得!很感謝祖國,,感謝體育總局給了我這個緣分,,讓我能在天津圓了這個夢?!?/p>
邀請華人華僑選手參賽,,是全運改革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既為了讓全球華人共享“體育強國”的中國夢,,也為在海外華人中尋找優(yōu)秀選手,,推動中國非傳統(tǒng)優(yōu)勢項目的快速發(fā)展。此前,,冰球,、攀巖、沖浪等項目都在進行海外選材,。中國田徑名宿鄭鳳榮的外孫女,、以海外華人身份參加全運會的田徑選手妮娜?舒爾茨更準備放棄加拿大國籍、爭取代表中國參加東京奧運會,。
而以華僑選手身份參賽,、奪取馬術(shù)場地障礙個人賽銅牌的朱美美,也期待著身披五星紅旗,、出現(xiàn)在2020年的奧運賽場上:“上屆奧運選拔,,我就去了。特別可惜,,差一兩分就能成第一,,最后卻掉到第三,沒有機會去,。但2020年的奧運會,,我還會接著努力?!?/p>
加強交流是提高競技水平的不二法門,,對外如此,對內(nèi)更要如此,。全運會基本以各省市區(qū)為單位競爭,,本屆比賽卻鼓勵跨單位參賽。在網(wǎng)球雙打,、乒乓球雙打,、沙灘排球,、游泳接力等項目中,來自不同單位的運動員攜手,,有很不一樣的體驗,。
實力強勁的浙江隊在男子4乘100米自由泳接力中和香港聯(lián)合組隊。這支由奧運冠軍孫楊,、世界冠軍徐嘉余,、名將汪順以及長期在美國生活的香港選手杜敬謙組成隊伍最終奪取銀牌。杜敬謙透露,,4個人完全就像一支隊伍,,孫楊在訓練中非常照顧自己。而孫楊認為,,這樣的交流好處很多:“這對兩地的交流是很好的,,特別是有助于在青少年當中推廣游泳項目,,長久來說是非常有益的方式,。希望未來無論大比賽還是小比賽,甚至是代表中國去參加的國際比賽,,都可以嘗試這樣的方式,。”
在運動員的成長過程中,,教練的作用毋庸置疑,。游泳名將葉詩文全運奪冠后立刻感謝教練徐國義。人氣王寧澤濤的前教練葉瑾,,本屆全運會所帶的新弟子覃海洋一樣爭金奪銀,。而寧澤濤目前的澳大利亞教練布朗,不但能在技術(shù)上給他很多幫助,,還在他經(jīng)歷波折后重返泳池的過程里起了極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