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巴尼亞前駐華大使馬忠?佩卡(左)和俄羅斯著名漢學家尤里?塔夫羅夫斯基參觀首都博物館,。 攝影 韓宇辰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李勝蘭):9月8日下午,,第二期絲路大V參訪團來到了此次北京文化行的最后一站——首都博物館,,參觀了“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展廳以及“京城舊事—老北京民俗展”,,了解千年古都北京的歷史變遷,,感受北京獨特的京味文化和民俗風情,。
中華民族幾千年輝煌的文化,,在北京得到了集中而典型的反映,。擁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的北京,以其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使多民族的文化在這里交流融合,,形成了特色鮮明的京味文化?!肮哦急本v史文化篇”展廳分為十個部分,,展覽以北京文化為視角,表現(xiàn)了北京從原始聚落,,經(jīng)過封建王朝,,走向民主共和的歷程。在參觀過程中,,絲路大V們對于陳列的文物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來自俄羅斯的著名漢學家、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教授尤里?塔夫羅夫斯基對明朝的皇冠印象非常深刻,。他告訴記者,,在此次參觀前,他印象中金朝時期的北京是相對落后的,,但是通過參觀展覽,,看到那些陳列的文物時,他發(fā)現(xiàn)那個時期的北京已經(jīng)很繁榮了,,而也是從金朝起,,北京開始成為一代王朝的都城,。
絲路大V參訪團聆聽工作人員講解。 攝影 韓宇辰
“京城舊事——老北京民俗展”以北京建都八百多年的皇城為背景,,采用最具北京民俗特色的元素符號——胡同和四合院來反映展覽的主題,,將最貼近生活的人生禮俗,巧妙地濃縮在老北京的一戶“胡同人家”,。結婚是人生大事之一,,它標志著一個人進入建立個體家庭、發(fā)展家族的重要階段,,老北京人講求個“禮”字,,婚禮自然免不了有一套古老相傳的禮儀。在“洞房花燭美姻緣”展區(qū),,阿爾巴尼亞前駐華大使馬忠·佩卡駐足觀賞展區(qū)里陳列的喜服,、花轎和喜床等婚俗用品。他說,,自己和妻子在中國曾經(jīng)體驗過以傳統(tǒng)婚禮為主題布置的酒店客房,,印象非常深刻。他說自己曾多次讀過中國的《禮記》,,從中了解了一些中國古代的社會制度和禮儀制度,,而在老北京民俗展廳里,通過觀賞陳列的物品,,聆聽工作人員的詳細講解,,更加生動地理解了這些包含著獨特的民俗風情和人生禮俗的京味文化。
巴基斯坦高級記者亞希爾·哈比卜·汗表示,,首都博物館從建筑外形,、展覽設施、文物陳列等多個方面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離開首都博物館前,他從博物館紀念品商店買了兩本書,,他說他將把這兩本書送給自己的女兒,,讓家人更多地了解北京,了解底蘊深厚的京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