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一個小時的中國科學院大學2017級新生開學典禮,因為山雨突然來襲,,儀式僅用了2分鐘即宣布結(jié)束,,儀式安排只有升國旗、奏唱國歌,,以及白春禮院士講話,。
有意思的是,消息甫一出,,收獲一片點贊,。“越自信越敢簡短”“這才是大學的底蘊”“這是人文關懷的彰顯”等等,,不一而足,。一場2分鐘的開學典禮,非但沒有招致寒酸,、簡陋的譏誚,,相反,卻是一片熱切,、真誠的掌聲,,按網(wǎng)友的話說,甚至在2分鐘里讓人看到了“大學該有的樣子”,。
不過細究這個這則新聞,,也有值得玩味之處。其實,,這個開學典禮,,“原定一小時”,只是由于“山雨突然來襲”,,儀式才僅用了“2分鐘即宣告結(jié)束”,。也就是說,這場典禮原本就是按著領導致辭,、老師講話等“常規(guī)套路”,,奔著一小時計的時間而去的。不妨細想,,若無一場大雨,,“自信”“底蘊”“人文關懷”又何處安放,?
平心而論,在大雨面前,,縮短開學典禮的時間,,本著為教職工和學生的安全著想,確實可以稱得上“人文關懷”,。但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也是出于安全考慮的底線要求。如果這樣一種要求被視為值得萬千贊美的榜樣,,那是否讓教職工和學生強頂暴雨,、在操場上聽上一兩個小時的致辭,才是“正常做法”,?用常識可以推知,,簡短才是“正常”,,照舊才是“奇葩”,。
然而即便如此,網(wǎng)友依然不吝奉上熱切的贊美,。這樣的贊美或許來得輕飄了些,,但也說明了社會對大學的期待之深。公眾是多么期望大學可以打破繁文縟節(jié)的“套路”,,走向云淡風輕的境界,。大學該承載的是社會最高規(guī)格的理想期待,就像是中國科學院大學的校訓“博學篤志,、格物明德”,,大學該展現(xiàn)的樣子,是典雅與厚重,,求真與務實,。因此,即便是一場意外縮短的開學典禮,,也被沉浸在改革語境的公眾反復解讀,,并賦予了大學變革的期待。
從學生及公眾的反應看,,似乎絲毫沒有覺得“2分鐘”與“1小時”的開學典禮有多少不同,,似乎也沒有學生表示“時間太短、留有遺憾”,。相反2分鐘的社會輿論效果甚至更好,,用常理不難推斷,倘若舉辦1小時的開學典禮,,除了學校官方網(wǎng)站上,,大概是不會在輿論場域中找到多少痕跡的,。這是否也是一種啟發(fā),其實開學典禮,,2分鐘與1小時是否也無甚區(qū)別,甚至效果更好,?這也足以啟發(fā)各高校,,或許有多少習焉不察的習慣,其實都留有相當豐富的改革存量,,都可以置于“高校改革”的大背景下,,加以重新梳理與斟酌?
當網(wǎng)友著急為一場2分鐘的開學典禮點贊,,對于高校來說,,這是鼓勵也是鞭策。大學該呈現(xiàn)什么樣子,,在公眾看來,,即使是縮短了典禮的時間,也足夠讓人驚喜,。那么還有多少改革,,足以讓公眾感慨“這才是大學的底蘊”,相信廣大教育工作者,,定能梳理清楚,。
光明網(wǎng)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