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外賣環(huán)境成本如何控制
近日,,《半月談》雜志以《外賣井噴,!天量“用塑”考問“限塑”》為題,報道了在上海、廣東、吉林等地的調研。調研顯示,已施行9年的“限塑令”效果堪憂。目前市場上餐盒材質主要為PP5(聚丙烯),,這類材料雖然無毒害、耐高溫,,但其不可降解的特點引出了垃圾處理難題,。
任何一種生產消費行為都難免產生副產品和“環(huán)境成本”。關鍵是這種“成本”能否被有效控制,,能否實現(xiàn)生活便利與環(huán)境保護的良性平衡,。若僅以“環(huán)?!敝麖氐追裾J某一消費行為乃至一個行業(yè)存在的必要性,無疑是矯枉過正,。
目前,,外賣餐盒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回收難和后續(xù)處理難。如何從公共角度實現(xiàn)餐盒從使用到回收,,到最終處理的循環(huán),?餐盒使用缺乏具體標準,是當前最大的制度漏洞,。那么,,是不是出臺一紙規(guī)定,要求所有外賣餐飲都使用可降解的餐盒,?顯然沒那么簡單,。
可降解餐盒價格較高,若要求統(tǒng)一使用,,首先涉及成本分擔。對此,,不妨引入平衡機制,,比如對使用可降解餐盒的商家提供適當補助,用回收環(huán)節(jié)省下的成本補貼前期使用環(huán)節(jié)的投入,。
另一方面,,使用可降解餐盒并不意味著無須分類回收。而這恰恰是目前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綜合考量,,歐洲國家通過政府采取強制性政策,對可再生資源回收處理進行補貼的方式,,應該是眼下最值得借鑒的,。
考慮到外賣餐盒垃圾相對更容易分辨、分類,,可考慮設立專門的外賣垃圾回收系統(tǒng),。這個系統(tǒng)可由政府、外賣平臺,、餐飲店,、訂餐者共同參與。比如,,外賣垃圾回收利潤較低,,市場積極性不足,政府部門有必要對市場進行引導,,提供相應的補貼,;對于在家訂餐或者具備盛裝外賣食物條件的訂餐者,,外賣平臺可通過設立價格協(xié)調機制,倡導訂餐者使用非一次性餐盒送餐,;在外賣使用量大的區(qū)域,,可嘗試設置專門的外賣垃圾回收點,便于后期專門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