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經(jīng)在接受北京日報記者采訪時說,,學舍不是住房,而是有點像古代的書院,是個教書,、做研究的地方。從建成后的公開報道也可看出,,學舍還開辟文史資料藏室,,專門陳列葉嘉瑩先生帶回的大量寶貴文史資料,供研究者使用,。
迦陵學舍以葉嘉瑩先生的號定名,,是一座四合院式的中式書院,位于南開大學八里臺校區(qū),。迦陵學舍東鄰南開現(xiàn)存最古老建筑思源堂,,西鄰國際數(shù)學大師陳省身先生的故居寧園,是繼陳省身先生后,,南開大學第二次為學術大家修建的“學舍”,。
對于南開為修建迦陵學舍,葉嘉瑩特意賦詩一首以表謝意:
結緣卅載在南開,,
為有荷花喚我來,。
修到馬蹄湖畔住,
托身從此永無乖,。
葉嘉瑩先生再捐款1711萬給南開:唯詩詞常駐我心
她說,,詩中的“永無乖”包含了三重意愿:
其一表示她將長久以此為家,不再遠離,;其二是以湖中荷花的君子之德“自相惕勵,,永無乖違”;其三是對于繼起青年學子的美好祝愿,,因為“人雖可老,,來者無窮,人生之意義與價值正是如此”,。
這幾年,,葉嘉瑩的生日都是在迦陵學舍過。
患難中,,詩詞給她力量
葉嘉瑩一生坎坷,, 1924年生于北京傳統(tǒng)書香世家,讀初中時抗戰(zhàn)爆發(fā),,北平陷落,,在后方工作的父親失去聯(lián)系。 讀高中時母親因開刀治病,,死在回北京的火車上,。
1941年至1945年,她就讀于輔仁大學國文系,受業(yè)于詩詞大師顧隨先生,,專供古典文學,,這段求學經(jīng)歷激起她一生致力于古典文學的決心。
1948年結婚之后她隨丈夫遷居臺灣,,又遭遇了白色恐怖,。剛生下第一個女兒才四個月,丈夫就被懷疑“通共”而入獄,。第二年在中學教書的她,,連同不滿周歲的女兒,跟校長和幾位同事一道也被抓進了監(jiān)獄,。出來后寄居別人家中,,只能打地鋪。1976年,,她的女兒女婿因車禍永遠離開了她,。
經(jīng)歷過種種常人難以承受的苦難,但葉嘉瑩始終酷愛古典詩詞,。正是古詩詞的力量幫她度過一次次難關,。
從1982年出版《迦陵論詞叢稿》,到2007年推出《迦陵說詞講稿》,,葉嘉瑩完成的詩詞專著迄今已有三十余部,。
葉嘉瑩先生再捐款1711萬給南開:唯詩詞常駐我心
1993年,她受邀擔任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捐獻出自己的一半退休金,,約10萬美元(當時合人民幣90萬元),設立“駝庵獎學金”和“永言學術基金”,。
葉嘉瑩一直在從事一項浩繁的工程,。 “我教書七十多年,歷年的講課,、講演的錄音,,有2000小時以上,如果在外國,,聽我這些中國話來整理,,很不容易?!比~嘉瑩告訴藝綻君,多年前她就把這些錄音帶陸續(xù)都搬進了南開大學,,學生們一直幫助整理,,她也忙著校對。
2016年3月25日,葉嘉瑩獲得“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2019年,,將是葉嘉瑩回國執(zhí)教40周年。
“我不再追求世間私人的一切利益”
兩次捐贈三千余萬,,但是葉嘉瑩的生活卻極度節(jié)儉,,2018年,央視的一部紀錄片曾講述了葉先生的晚年生活,。
九旬高齡的葉先生現(xiàn)在獨自生活,十年前不小心滑倒后,,才請了一位保姆,,但也只負責白天做做飯和清潔。
她的境遇,,令很多網(wǎng)友心疼,,認為葉先生晚年孤苦。
但也有人反駁道:腹有詩書,、精神充足,,她永遠不會孤獨。
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她對于生活的選擇令人匪夷所思,。但是她說,,自己有詩詞為伴,并不需要人陪,。
“喜歡中華古典詩詞,,是我的天性。我一生一世沒有過任何成為‘大家’的念頭,。一個人生到世界上,,在社會中就應該為人類作出一些貢獻。我從小就是讀中華傳統(tǒng)文化著作長大的,,第一部開蒙的書,,就是《論語》??鬃诱f‘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這是我所注重的真正美好的理想,,不是為了個人,。從讀詩詞之中,我跟古人的理想、感情,、心性有一種接觸和共鳴,,這可以提升我的一切,所以我不在乎身外的苦難,?!?/p>
葉嘉瑩先生再捐款1711萬給南開:唯詩詞常駐我心
葉嘉瑩先生再捐款 近日,南開大學發(fā)布消息稱,,葉嘉瑩先生再向南開大學捐贈1711萬元,。加上2018年捐贈的1857萬元,目前已累計捐贈3568萬元,!
原標題:“西部人民還在吃草”,,反對捐款巴黎圣母院!近日,,法國世界聞名的巴黎圣母院被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嚴重損毀。這起事件也被一些人稱作“人類文明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