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對民進黨的袒護縱容,,還是多次提及“中華民國在臺灣”“兩岸是對等政治實體”“分裂自治”等概念,,都讓國民黨內的統(tǒng)派人士看不下去,選擇出走,。臺灣新同盟會會長許歷農(nóng),、新黨主席郁慕明等都是如此。
但十分矛盾的是,,李登輝為了自己的權力,,他總是投機地選擇“民主”與“集權”的方式。
比如1990年他要從代理主席扶正為黨主席時,,他提名自己和李元簇搭檔選舉臺灣地區(qū)領導人時,,為了減少不確定性,他逼迫國民黨員不得用無記名投票方式,,而只能用當著他的面起立的方式來推選他,。但后來,為了對抗黨內的反對勢力,、拉攏黨外的支持勢力,,他又主張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采用全民直選的方式。這一主張在島內修改憲制性規(guī)定后于1996年實行,。
那一年,,李登輝和連戰(zhàn)組合在四組人馬的競爭中,獲得了54%的選票,。這也是李登輝到達權力巔峰的時候,。
在李登輝當政期間,他總以“民主”之名縱容“臺獨”活動,,但自己卻透過“修憲”等過程鞏固自身權力,,成為“有權無責”的當局領導人。他在任期間,,玩弄權術,,調動特務,控制了臺灣的政,、經(jīng),、法、軍,、警,、特和新聞輿論,大搞謀權政治,、金權政治和黑道政治,。
假如大家有進一步的興趣,,筆者可以推薦一部叫《黑金》的香港電影,里面介紹了李登輝時期政府官員如何與黑道勾結大搞“黑金政治”,,以及黑道人士如何通過選舉漂白身份,,逍遙法外的。這都是李登輝主政臺灣的功勞,。
最終決裂
正如文章開頭所說,由于2000年國民黨的敗選,,李登輝被國民黨黨員和支持者們視為黨內叛徒,,要求其辭職負責。在黨內外的壓力下,,李登輝黯然辭職,,提前一年多卸任黨主席,并從此與國民黨漸行漸遠,。
臺媒:李登輝已昏迷 北京時間7月28日晚至29日凌晨,,兩岸社交媒體傳出“李登輝死訊”。隨后,,臺媒稱“李登輝死訊”是假消息,。29日上午,李登輝所在醫(yī)院和李辦公室方面相繼發(fā)聲,。
北京時間7月28日晚至29日凌晨,兩岸社交媒體傳出“李登輝死訊”,。隨后,,臺媒稱“李登輝死訊”是假消息。29日上午,,李登輝所在醫(yī)院和李辦公室方面相繼發(fā)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