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biāo)題:蘇軾后人蘇喜亮:東坡沒做成“漢嘉守”,我做大佛守護人替他了愿
封面新聞記者丁偉王越欣李昕鋒攝影報道
“但愿身為漢嘉守,,載酒時作凌云游,。”大文豪蘇東坡未能實現(xiàn)的愿望,,可能將由他的后人替他了卻,。
4月12日以來,“大佛出關(guān),,我來守護”樂山大佛守護人全球招募公益活動如火如荼,。報名者中,有一人與樂山大佛淵源頗深,,他是蘇軾三十六世孫,、中國蘇軾研究學(xué)會會員蘇喜亮。
蘇喜亮說,,希望自己能入選樂山大佛守護人,,了卻老祖宗蘇東坡的未了的夙愿。
蘇軾后人蘇喜亮
游客現(xiàn)場參與大佛守護人招募
報名:現(xiàn)錄《送張嘉州》蘇軾后人愿守護大佛
4月14日,,在蘇東坡的老家四川眉山,,封面新聞記者見到了蘇喜亮,這里距樂山大佛只有約80公里,。
68歲的蘇喜亮精神矍鑠,,身穿中式對襟衫,書房滿是東坡詩文,。其中,,大都是他自己抄錄,頗有幾分東坡遺風(fēng)——作為蘇軾后人,,除了是眉山蘇子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四川蘇氏宗親會副秘書長,、眉山蘇氏宗親會副會長,,蘇喜亮還是一位書法家,是眉山市級非遺蘇裔蘇體書法的代表性傳承人,。
《送張嘉州》是蘇喜亮最喜愛的作品之一,。“2008年正月初九,,我去參觀樂山大佛還寫過,,長1.8米,、寬1米?!碧崞鸷痛蠓鹉谴斡H密接觸,,蘇喜亮干脆鋪開紙、提起筆,,現(xiàn)場揮毫:“生不愿封萬戶侯,亦不愿識韓荊州,。但愿身為漢嘉守,,載酒時作凌云游……”
“蘇東坡載酒時游處”石刻
和大佛相關(guān)的話題,自然也圍繞這首詩展開,。該詩寫于北宋元佑四年(公元1089年),蘇軾時任杭州太守,。當(dāng)?shù)弥艔埐疁貙⒏白约杭亦l(xiāng)出任嘉州(今樂山)太守時,,特以此詩相贈。全詩共16句,,其中以開篇4句流傳最廣,。特別是前兩句,反映了蘇東坡的純粹灑脫,,連李白想結(jié)識的“韓荊州”,,自己也沒有絲毫興趣。
“這說明了‘漢嘉守’的吸引力有多大,!生動表達了東坡先生對嘉州的向往,。”蘇喜亮說,,不愿封萬戶侯,,不愿識韓荊州,卻只想來做漢嘉太守,,“目的是什么呢,?載酒時作凌云游,這樣就可以經(jīng)常到凌云山來喝酒游玩了,。說到底,,東坡先生向往的是大佛所在的凌云山?!?/p>
載酒亭
就因為這首詩,,后人在上凌云山的路旁蓋了一句在“載酒亭”。到了明代,,嘉州知事郭衛(wèi)宸更是在旁邊手書了“蘇東坡載酒時游處”幾個大字,。如今,,載酒亭仍在屹立在江邊,與“蘇東坡載酒時游處”相對而立,,成為中外游客觀景休憩,、紀(jì)念蘇東坡的絕佳之處。
除此之外,,如今的樂山大佛景區(qū)內(nèi),,紀(jì)念蘇東坡的景點還有很多。蘇園,,建筑古樸典雅,、結(jié)構(gòu)巧妙,園中瀑流,、水池,、小橋、假山靈動,;東坡樓,,此前為明末宦官魏忠賢的生祠,后為紀(jì)念蘇東坡改名,,樓堂正中的東坡坐像,,神態(tài)瀟灑,形神俱佳……
淵源:三蘇皆為大佛寫過詩曾記錄其首次維修
“實際上,,不僅是蘇東坡,,三蘇和樂山大佛都有深厚淵源?!碧K喜亮說,,根據(jù)史料記載,在作《送張嘉州》之前30年,,也就是北宋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當(dāng)時22歲的蘇東坡曾與父親蘇洵、弟弟蘇澈同游了大佛所在的凌云山,。
東坡樓
那一年,,50歲的蘇洵、20歲的蘇轍有感而發(fā),,各自寫下了《游凌云寺》和《初發(fā)嘉州》,。其中,蘇轍在《初發(fā)嘉州》一詩中,,以“飛舟過山足,,佛腳見江滸”刻畫了樂山大佛的雄偉;蘇洵則在《游凌云寺》中描寫了大佛的險峻:“長江觸山山欲摧,,古寺臨水山之隈,。千航萬舸膝前過,,仰望絕頂皆徘徊?!?/p>
巧合的是,,《游凌云寺》很可能記錄了樂山大佛歷史上的首次修繕,詩中提到“予昔過此下荊渚,,斑斑滿面生蒼苔,。今來重到非舊觀,金翠晃蕩祥光開”,。在此之前,,蘇洵只在1037年下過一次荊渚(今湖北),彼時大佛斑駁的臉上長滿青苔,,而22年后的大佛已非舊貌,,而是“金翠晃蕩”了。
蘇喜亮認為,,這說明對大佛的保護,,自公元803年大佛完工后就已經(jīng)開始了?!靶轮袊闪⒑蟠蠓鸬?次大規(guī)模檢查修繕,與歷史上的歷次保護一脈相承,?!碧K喜亮說,去年10月展開的這輪勘測維護也不例外,,而借此次維護完成大佛出關(guān)之際,,舉行大佛守護人招募活動,則應(yīng)是一個創(chuàng)舉,。
“能起到廣泛的宣傳作用,,讓文物和遺產(chǎn)保護觀念更加深入人心?!碧K喜亮認為,,至少有兩點值得贊許,一是對文物的保護不僅是大規(guī)模的修繕,,平時的愛護,、宣傳也是重要方面;二是對文物的保護不僅是專業(yè)機構(gòu)的事情,,全民都應(yīng)該參與,、可以從身邊小事做起。
如今,,蘇喜亮也希望能參與其中,?!俺蔀橐磺Ф僖皇种唬袑崬榇蠓鸨Wo做點事情,,也替東坡先生了卻夙愿,。”蘇喜亮說,,盡管三蘇與大佛淵源深厚,,但因為一生命運跌宕,蘇東坡“但愿身為漢嘉守”的愿望始終未能了卻,,“載酒時作凌云游”的憧憬始終未能成真,。
“作為東坡后人,我們責(zé)無旁貸,?!碧K喜亮還建議,大佛守護人招募完成后,,可通過社交軟件組織起來,,群策群力,發(fā)揮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