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通過辦案,,她挽救了他的一生
我從事媒體行業(yè),,做法治新聞報道有20多年了,采訪過的檢察官,、法官,、警察不下200人。他們都是我國司法工作最前沿的捍衛(wèi)者和奮斗者,,用他們的心血和智慧,,為推進我國的法治建設(shè)默默奉獻自己的力量。雖然時過境遷,,許多故事已成往事,,但每每想起來,,我內(nèi)心就會些許感動。
記得那年10月,,我在重慶市涪陵區(qū)檢察院采訪,,認識了一位叫鐘曉瑜的女檢察官。她那時40多歲,,一臉嚴謹,,但也不失謙和。當時,,她剛辦完一個案子,,我聽了覺得很有價值,提出想做采訪,。她沉默了一會兒,,用沉緩的語氣說:“這個案子一直讓我難以忘懷。作為一個母親,,我心里很難過,,但作為一名檢察官,我必須捍衛(wèi)法律的尊嚴,?!?/p>
她說的是一起未成年人盜竊案件,涉案嫌疑人叫李濤(化名),。高考前夕,,由于家中貧困,又著急用錢,,一時糊涂的李濤偷了同學4500元,。根據(jù)公安機關(guān)報送的材料,李濤一案案情清楚,,證據(jù)充分,,他可能面臨的是刑事處罰。從法律程序上講,,這個案件處理起來一點不復(fù)雜,;但是從情理上,鐘曉瑜卻十分糾結(jié),。高考在即,,是送他進監(jiān)獄,還是送他上考場,?這一紙法律文書,,一邊承載著法律的尊嚴,另一邊承載著一個貧困學生和他整個家庭的命運,。
我在采訪中得知,,在此之前,,校方領(lǐng)導和老師多次到訪檢察院。該校副校長告訴鐘曉瑜:“李濤是一個從農(nóng)村走出來的優(yōu)等生,,因為貧窮一念之差犯了法,。如果失去這次高考機會,貧困的家庭已無力支撐他重返校園,,他可能再也無法參加高考了。對他實施寬嚴相濟的心靈拯救,,也許遠比處以刑罰更有成效,。”
這名副校長的一席話讓鐘曉瑜久久不能忘懷,。為了對李濤負責,,更為了對法律負責,她決定進一步進行調(diào)查,,查清李濤犯事前后的真實情況,。于是,她和同事走進學校,,除了與校領(lǐng)導,、德育科、李濤班主任等進行座談,,還找來了被害人唐海龍,。令兩位檢察官出乎意料的是,唐海龍沒說李濤一句壞話,,還打心眼里佩服他學習成績好,。他誠懇地說:“馬上就要高考了,李濤這么好的成績,,如果不讓他參加高考,,可能毀了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