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憑外形就說圣女果是轉基因食品?看把你能的,!
隨著夏天的臨近,,圣女果(俗稱小西紅柿)、彩椒,、紫薯,、小南瓜、小黃瓜等蔬菜大量上市,。就在人們準備大快朵頤的時候,,網上流傳出這樣一種說法:圣女果、彩椒,、紫薯都是轉基因食品,,理由是以前我們沒有吃過這么小的西紅柿,,也沒有見過顏色鮮艷的彩椒和紫薯。所以,,這些蔬菜都是后來用轉基因技術生產出來的,,人們吃了并不安全。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讓我們來聽聽專家怎么說,。
外表奇特的蔬菜就是轉基因食品嗎?
“這幾種農產品和轉基因沒有任何關系,。比如,西紅柿們的祖先原本就個頭小,,后來因為人們喜歡個頭大的,,就選育出了大西紅柿。以往在品種選育的過程中,,由于追求高產量和耐貯藏,,種植者不惜犧牲風味口感,導致西紅柿變得大而無味,,失去了原有的特色,。”中國農業(yè)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yǎng)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說,。
圣女果起源于南美洲,,是野生的櫻桃番茄進化而來,以前人們把它當作花來養(yǎng),。我國的西紅柿可能是由歐洲或東南亞傳入,,當時的西紅柿就是和圣女果類似的形態(tài),而現在普遍種植的西紅柿實際上就是由這些小西紅柿馴化選育出來的,。所以,,小西紅柿是“原生態(tài)”的西紅柿,那些大個頭的西紅柿才是有人類干預痕跡的衍生種,。
朱毅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現在的消費者愿意為口感買單,種植者選擇返璞歸真,,于是西紅柿就回歸到原本小個頭的樣子,。
中國農業(yè)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副研究員柳小慶指出,圣女果和小黃瓜都是傳統的品種,,彩椒和紫薯的顏色都是自然色素積累所致,。
紫薯又名黑薯,是不同種類的紅薯經過雜交培育出的品種,,它的顏色為純天然,,由于富含大量花青素而呈現紫色,。而我們常吃的柿子椒,即彩椒,,由原產于中南美洲熱帶地區(qū)的辣椒演化而來,,長期的人工選擇和雜交培育,才使它有了如今五顏六色的外貌,。
“我們不能以有沒有見過為標準,,來判斷一種產品或作物是不是轉基因?!敝煲銖娬{,,我國市場上的圣女果、紫薯,、彩椒等只是自然演變和人工選擇產生的品種,。
網上辨別轉基因食品的方法靠譜嗎?
都說人不可貌相,,看來轉基因食品也不可貌相,。那么,我們又該如何辨別轉基因食品,?看外表是否能辨別轉基因呢,?
“一般而言,轉基因農產品及其加工產品,,與傳統的同類產品在外觀上沒有明顯差異,。”朱毅坦言,,目前,,市面上流通的所有轉基因產品,都不可能通過視覺,、嗅覺或味覺等常規(guī)感官手段加以分辨,,網上流傳的各種望聞問切的辨認方法都不靠譜。
“以我國市場上流通的轉基因農產品為例,,它們基本由抗蟲,、抗病、抗除草劑的轉基因作物衍生而來,,但轉入的抗蟲,、抗病、抗除草劑基因并不影響作物的外觀,?!绷c說,但少數轉基因農作物因轉入的外源基因發(fā)揮功能后,,使轉基因作物的花色發(fā)生改變或者種子的顏色發(fā)生改變而變得可以辨別,。
柳小慶介紹,,如轉基因“黃金大米”,是因為轉入的貝塔胡蘿卜素合成相關的基因在大米胚乳中特異性的表達,,使大米胚乳細胞可以合成并積累大量的貝塔胡蘿卜素,,而貝塔胡蘿卜素呈金黃色,所以這種轉基因大米被形象地稱為“黃金大米”,。
“其他如轉基因木瓜,、轉基因玉米、轉基因大豆,,以及其加工產品玉米油,、大豆油等,只能通過檢測油里殘存微量的核酸和蛋白質來進行鑒別,?!绷c表示,但是精煉的植物油基本檢測不出所謂的“外源基因與蛋白”,。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02年,,我國發(fā)布的《農業(yè)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中明確指出,,轉基因農產品的直接加工品需標注為“轉基因××加工品(制成品)”或者“加工原料為轉基因××”。2018年7月,,我國發(fā)布《關于加強食用植物油標識管理的公告》,,對轉基因油和非轉基因油的標識都做了專門規(guī)定。這就給了消費者更多選擇權和知情權,。
食用轉基因產品安全嗎,?
在上述網傳說法中,不僅指出圣女果,、紫薯,、彩椒是轉基因食品,而且認為轉基因產品吃了不安全,。一直以來關于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都是人們爭議的源頭和焦點。那么,,我們?yōu)槭裁匆a轉基因食品,,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究竟幾何?
“轉基因應用的目的是為了促進農業(yè)生產,,且可利用相對低的成本生產高質的農產品,。”柳小慶稱,,雖然外表與一般農產品并無二致,,但轉基因農產品具有一些特殊的功能基因,,比如抗蟲、抗病毒,、便于保存等,。
“既然轉基因的安全性沒有問題,為什么還有這么多爭論,?”“即便現在安全,,怎么保證轉基因的未來也安全”……這些問題,道出了人們對轉基因產品的疑慮,。
以科學研究而言,,眾多國際專業(yè)機構對轉基因產品的安全性已有權威結論,即通過安全評價依法批準上市的轉基因產品是安全的,。
“一個轉基因農作物被批準商業(yè)化種植前,,有一個漫長的安全評價過程來確保安全。簡單來說,,要從環(huán)境安全和食用安全兩方面進行嚴格的安全評價,。”柳小慶對科技日報記者說,,我國是由農業(yè)農村部指定的第三方有資質的檢測機構對研發(fā)中的轉基因作物分階段安全評價,,無論哪個階段發(fā)現安全風險,該轉基因作物的研發(fā)就會被終止,。只有各個安評階段都沒有發(fā)現安全風險,,才會給該轉基因作物發(fā)放生產應用安全證書。
柳小慶強調,,轉基因作物最后是否會被批準商業(yè)化種植,,則由政府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后決定。事實上,,只要拿到了生產應用安全證書,,就說明該轉基因作物是安全的。因此,,經過科學安全評價,、政府嚴格審批依法上市的轉基因產品是安全的。
早在2017年,,“轉基因食品會致癌,,導致不孕不育”就被中國農業(yè)生物技術學會列入轉基因十大謠言。而從全球的生產和消費實踐來看,,20多年轉基因作物商業(yè)化累計種植300多億畝,,至今未發(fā)現被科學證實的轉基因食品安全事件。
“基因工程技術,其實是一種精準育種手段,。但鑒于目前公眾對轉基因食品的接受度低,,一定要對轉基因食品進行明確標注,充分尊重消費者知情權,、選擇權,。”朱毅表示,。
相關鏈接
我國有哪些轉基因產品獲批
我們澄清了關于小西紅柿和彩椒們的誤會,,不少人可能會問:在我國,到底有哪些轉基因農產品是被批準種植和上市的,?
據柳小慶介紹,,我國目前批準的轉基因農產品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我國自己種植和生產的轉基因抗蟲棉和轉基因抗病毒番木瓜,。另外一類是從國外進口的轉基因大豆,、轉基因玉米、轉基因油菜,、轉基因甜菜和轉基因棉花,,以及這5種作物的衍生品,進口的農業(yè)轉基因農作物只能用作加工原料,,不得種植,。
“市場上常見的轉基因食品,除了番木瓜,、大豆油、菜籽油外,,還有由大豆油和菜籽油制成的調和油,,這些農產品的加工產品依據相關法律法規(guī)進行相應的標識后均可合法銷售流通?!绷c說,。
新華社倫敦1月28日電(記者 張家偉)英國愛丁堡大學28日發(fā)布一項研究說,,一種轉基因母雞產下的蛋中富含一些蛋白質,,它們是部分藥物生產所需的關鍵原料,未來有望用此方法以更低成本生產特定藥物
科技日報北京1月17日電 (記者馬愛平)17日,,記者從農業(yè)農村部農業(yè)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獲悉,,美國于近日發(fā)布了相關國家和地區(qū)的農業(yè)生物技術年度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