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起底“紅油”走私鏈:先“脫色”再分銷團伙分工明確
湛江海關近日聯(lián)合廣東湛江,、茂名兩地警方偵破一起特大“紅油”走私案,,打掉長期活躍在珠三角和粵西地區(qū)的“紅油”走私團伙5個,,抓獲犯罪嫌疑人49名,。初步查證,該案涉嫌走私“紅油”16萬多噸,案值逾10億元,。
高差價驅動走私分子為“紅油 ”脫色
當天凌晨,247名警力分成38個行動小組,,在東莞、廣州,、佛山、茂名等地開展抓捕和查緝行動,。記者跟隨一路緝私人員來到茂名市茂南區(qū)金塘鎮(zhèn)上垌村一個紅油脫色窩點,。窩點的脫色車間里有多個大型油罐,最大的紅色油罐可以存放100噸紅油,。“紅油”是指香港地區(qū)用于漁船等船舶的一種免稅柴油,,為了區(qū)分于車輛用油,,里面專門加了紅色染料。
“紅油”在香港是免稅的,,和正常成品油價格存在很高的價差,。這就變成“紅油”成為走私分子目標的一個重要原因。
為了便于銷售,,不法分子將“紅油”走私到境內之后,,必須將紅色脫掉。
湛江海關緝私局茂名分局法制科科長李忠: “紅油”被犯罪嫌疑人拉到窩點后,,就會抽泵進一個過濾罐,過濾罐里加高嶺土和強酸物質,,之后經過處理的“紅油”就會漂白,。
在現(xiàn)場記者看到,房間一角的小臺子上放著燒瓶,、燒杯等器皿,,一些飲料瓶還裝著已經脫了色的“紅油”。從外觀上看,,這些油通徹透明,,與市場銷售的柴油已經沒有明顯差別,完全可以冒充正規(guī)渠道的柴油向外銷售了,。
在這個窩點里,,包括老板在內的10多名犯罪嫌疑人被抓獲,。
團伙分工明確形成完 整走私鏈 條
本次行動打掉的走私“紅油”團伙一共5個,這些團伙分工明確,,他們有的負責在香港聯(lián)系貨源,,有的負責用改裝的漁船,將“紅油”沿著珠三角的內河偷運入境,,有的則負責脫色銷售等,。這些團伙勾結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走私鏈條,其目的就是為了非法牟利,。
負責從香港組織貨源的團伙頭目為東莞的鐘某,,他利用港澳流動漁船,通過海上偷運方式將“紅油”從香港走私至東莞附近水域,。
湛江海關緝私局情報技術處一科副科長許豐偉: 這種漁船是香港特區(qū)政府或澳門特區(qū)政府船籍,,并且在廣東省漁政部門經過備案,可以正常地駛進內地的水域,。
“紅油”在東莞一帶的內河偷卸上岸后,,銷售給茂名、佛山等地的走私團伙,,再由這些團伙將“紅油”脫色后向外銷售,,以謀取暴利。
距茂名的上垌村脫色窩點不遠處,,緝私人員還發(fā)現(xiàn)了一個涉嫌儲存走私“紅油”的油庫,,油庫的院子里停放著多輛油罐車,還有5個大型的儲油罐,。一旁的簡易棚子內,,安裝著與油罐相連的抽油泵。
在油庫,,緝私人員搜出了走私團伙部分銷售“紅油”的賬本和票據(jù),。賬本和票據(jù)上記錄了5月2日到5月18日油品銷售情況:每天運送的油有一車到四車不等,每車大概運送30噸,。
脫色“紅油”存隱患加工污染環(huán)境
“紅油”脫色處理要用強酸一類的化工原料,,那么這些“紅油”雖然脫色后變成了可以出售的油品,但是,,它還是存在很強的酸性,,對機器設備存在不良隱患,,在“紅油”脫色過程中還會對環(huán)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在上垌村的“紅油”脫色窩點,這個房間堆放著許多用編織袋裝著的物品,,緝私人員將其打開后發(fā)現(xiàn),,這些黑色沙狀物是“紅油”脫色之后剩下的殘渣,。
湛江海關緝私局茂名分局法制科科長李忠: 這個黑色的砂就是“紅油”在加工以后產生的殘渣,有很濃的刺激性氣味,。應該是強酸,,對環(huán)境污染非常大。
緝私人員介紹,,以往采用傳統(tǒng)的過濾脫色方式,,脫色一車“紅油”大概需要4到6個小時的時間。現(xiàn)在走私分子為了加快脫色速度,,就改變了脫色工藝,,向“紅油”中加入強酸,并用高壓泵向油罐里加壓,,在強酸的催化和高壓的作用下,,一車約30多噸“紅油”的脫色時間最快只用一小時。
湛江海關緝私局情報技術處一科副科長許豐偉: 油料呈酸性,,過濾之后仍然是酸性,,它會損傷到車輛的發(fā)動機,甚至影響到車輛的行駛安全,。因為主要用到硫酸,,所以硫化物超標,對于環(huán)境的污染非常大,。
因此,,海關緝私人員也提醒消費者,不要貪圖便宜轉而購買經過脫色的走私“紅油”,,以免給自己的設備造成損害,,切勿因小而失大。(央視記者孫樹文侯西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