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時空的精神豐碑——寫在方志敏誕辰120周年之際
來自方志敏家鄉(xiāng)的曹花榮帶著兩個兒子在江西上饒市橫峰縣革命烈士紀(jì)念館參觀,了解方志敏的革命事跡(7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賴星攝
新華社南昌8月6日電
題:穿越時空的精神豐碑——寫在方志敏誕辰120周年之際
新華社記者賴星姚子云
八月,,夜色下南昌市贛江之濱,行人如織,,光華璀璨,。
當(dāng)年他就義之地,,已是青山綠水,一碧萬頃,。
今日之中國,,已如他所愿。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贛江邊就義,,距他的37歲生日僅半個月。
8月21日是方志敏誕辰120周年紀(jì)念日,,他一生心向光明,,他“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讓人們明白了老一輩共產(chǎn)黨人的愛和憎,,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窮和富,,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樂,什么是革命者的偉大信仰,,人到底怎樣活著才有價值,。
他,樹起一座精神豐碑,。
“我是一個黑暗的憎惡者,,我是一個光明的渴求者”
高鐵在陽光中前行,窗外樹影模糊,,遠(yuǎn)山和白云卻清晰可見,。穿過一片片田野,方志敏的童年就顯示在眼前,。
這是江西上饒市弋陽縣的一個普通村莊,,山上生長著茂盛的樹林,小河彎彎曲曲穿林而過,。方志敏曾從遠(yuǎn)處眺望自己的村莊,,他感嘆自己不是一個文學(xué)家,不能將眼前的美麗描寫出來,;他也看到了農(nóng)村的衰敗和黑暗,,村民苦到不能生活。
“我于一八九九年生于離漆工鎮(zhèn)二里許的湖塘村,。在這長夜漫漫,,天昏地暗的地方,我生活著,,我受著壓迫和恥辱地生活著,;我長大起來了;我逐漸不安于這黑暗的時日,;我渴望著光明,;我開始為光明奮斗……”